第三百一十章 找到弱點

李琳有些恩怨分明的女俠風範,不屑的道:“我們邀請的是池院士,熊有信舒服還是不舒服,和我們有什麽關系。”

“就是可惜了這麽多的研究員,和熊有信一起的有七八個人吧,我看都是三四十歲的青壯年,正是好用的時候。還有池院士的研究團隊,以前不知道,人家光是學生就有幾十人。咱們大華實驗室的正式研究員還不足百呢,要是再加幾十人,每年產生的專利不是要增倍了。”黎渙祥越想越遠。

“六七十歲的院士了,每年帶兩個學生,都有幾十個了。咱們的研實驗室每年都進好幾十人,最多十年就成長起來了。到時候,你估計會擔心人力成本了。”張超笑笑,又道:“真要比起來,池院士這幾十人加到一起的效率,能頂得上咱們4個項目組就不錯了。你想想看,他們8小時工作制外,一個項目組光找錢和跑部的負責人就要兩三個,再加四五個助理,然後還有四五個不做研究的基礎研究員,20個人裏面,有一半能正常工作的就不錯了,工作時間還沒有咱們的一半,你看看熊有信,自己的研究不搞,還要出來搞政治……”

黎渙祥嘿嘿一笑,道:“到了咱們這邊,就由不得他們了,留給中石化真是浪費了。”

幾個人說說笑笑的做好了決定,當天就悄悄的通知了下去。

經過改組的大華集團,控制力比過去只強不弱,尤其是獲得分紅的中低層幹部,忠誠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等於是用錢喂飽了一樣,對中石化之類的機構,也往往嗤之以鼻。

由此,熊有信在其他公司和部門能遇到的禮遇,在大華集團就喪失殆盡了。當然,這其實並不影響正常的評估工作。

熊有信雖然找了池院士,並以此威脅黎渙祥,但池院士始終沒有出面,黎渙祥也就頂著。

如是兩日後,熊有信也沒轍了。

池院士確實只是默許他行事,本身是不會支持他索要技術資料的要求的。

狐假虎威的招數沒了作用,熊有信也就明白了,自己接到的“私活”怕是完成不了了。

他堅持又等了一天,黎渙祥仍然是拖著,熊有信無奈之下,只好乖乖的回到海滄基地,在普通資料的支持下,悄悄的做起了評估。

池院士將評估交給了熊有信,他也不能再丟回去。以池院士的年齡,他本人其實不怎麽做實質性的工作了,如大華實業的要求,必然是某個學生來做。

熊有信用了很大的勁才搶到這個機會,沒想到什麽事兒也沒做成。

到了海滄的甲醇基地,熊有信就變的懶懶散散了。他可不想真的去做什麽評估,於是直接命令其他幾個人說:“你們先做,我看些資料。”

然後,熊有信就睡在了一個值班室裏。

和他一同來的全是師弟,由於熊有信在中石化內的地位較高,在師兄弟中的威信也就很高。其他人不管怎麽想的,只好乖乖的去做評估。

池院士的專業範圍是石化機械,此次評估的目標也就主要集中在了設備運行和設備先進性上。其中設備運行尤其是重中之重,因為中國90年代初的設備自有率很低,特別是重化工行業,一方面是三桶油的極度內斂,一方面又是超高的材料要求和技術指標,使得很多設備想換一根國產化的螺絲釘都很艱難。

在這種情況,設備先進性只要看一看對方買的是什麽設備就知道了。很多100%引進的進口設備,比歐美國家用的還先進。如美國的乙烯設備高峰期,是20世紀70年代,到了20世紀90年代,先進性是沒有了,但也不能棄之不用。事實上,他們最少還要再用20年,或者再多20年。

與設備先進性相比,國內企業的設備運行狀況就很難看了。經過了70年代的斷層和80年代的重工業停滯,現在的大型化工企業,要保證所有的技術工人都有技術,根本是不可能的。

30歲左右的工人,原本是一個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但是,經過了十年浩劫的系列,這些除了搞批鬥什麽都不會,自學成材的終究是少數。40歲的管理層原本應當是一個企業的中堅力量,但他們學習管理的主要過程就是運動,即使是改革開放了,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仍然或者說只能繼續搞勾心鬥角小報告的一套。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一個企業有再多的高級技工,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工人是不學無術的廢物,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就能把設備弄的一團糟。

該上料的時候不上料,該排蒸汽的時候慢吞吞,該換油的時候偷一點,溫度壓力等指標不合適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有些人態度很好,奈何不懂技術,對生產過程中頻繁出現的變量也無法理解,偏偏由於企業制度的關系,還不能把這些工人辭退,甚至待崗都不能以技術做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