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外出

蘇城在使館內呆的氣悶,決定出去看看,也許能找到什麽機會。

負責使團的參贊極力反對,在蘇城寫了保證書以後,才勉強同意。不過,他還是從武官處派遣了一名工作人員給蘇城,並介紹道:“戚曉昆是國內派來的軍人,專職保護使館和使館內人員的安全,你們人生地不熟的,路上最好聽戚曉昆的,如果他認為有危險的地方,你們不能去,到哪裏,他有最終的決定權。”

參贊在大使館裏的權責很大,一番話說下來,也是官威十足。

蘇城也不能耍性子,笑笑道:“我們就在使館區附近溜達一圈。”

“外面不安寧,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發表不當的言論,更不要幹涉俄羅斯人的工作生活,以及集會,尤其注意外國記者。”參贊如是叮囑再三,才允許蘇城出門。

其實,如果不是蘇城有獨立的任務和直接來自上層的命令,參贊肯定是不會讓他出去的。國內來的代表團隨員,全都乖乖的留在了使館內,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們說話的功夫,來自光通銀行的司空冠,興致勃勃的要求參與。司空冠是光通銀行的副總經理,享受正廳級的待遇,也是此行銀行專家中的老資格。

他有一名助理,加上蘇城的保衛古洪軍,隊伍立刻膨脹成了5個人。

戚曉昆急忙拉著他們出去,實在擔心人數再多,控制不來。

從大使館要到了車,戚曉昆自覺地做了司機,順著掉光了葉子的林蔭道,一路向前。蘇城雙手插在口袋裏,像是遊客似的,左右張望著。

附近的人很少,大約是使館區的緣故,不時的還能見到掛著外交牌照的汽車經過。偶爾也有人騎著自行車,匆匆前行。

司空冠也不是第一次來蘇聯了,貼著窗戶道:“這裏的蘇聯人少了點,好像沒什麽變化似的。”

蘇城也道:“我們就是來找不安定因素的,小戚,換一條路。”

戚曉昆不言語的一擺車頭,就滑進了另一條支路。

這樣走了幾分鐘,耳邊果然傳來陣陣的口號聲,到了跟前,卻是幾百人的小規模集會,領導者拿著大喇叭,不知在發表什麽演講,聽眾堵住十字路口,不是的發出歡呼聲,有情緒激動的,還會跳起來高呼什麽口號。

如果只看他們的話,會讓人覺得蘇聯解體仿佛是一件極得民心的事。然而,路邊的地攤和超過百人的長隊,卻證明了蘇聯果然陷入了經濟崩潰的節奏。

擺地攤的多是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出售小的飾品,小家電,以及賣的最多的,舊衣褲。排隊的則是購買面包等食品的民眾,俄羅斯又開始執行供給制了,據說一些加盟共和國的限量低於戰後的痛苦時期,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車被攔在了十字路口的地方,蘇城拍拍戚曉昆的肩膀,溫言問:“能下去看看嗎?”

戚曉昆面露難色,道:“人有點多,而且,這是政治集會。”

“我只想看地攤,拿喇叭的人說什麽,我又聽不懂。”

“5分鐘,而且不能發表政治言論。”戚曉昆經常做保衛工作,知道以服務的心態來做保衛很重要,也就沒有強力阻止。

灰色的伏爾加滑行了幾百米才停下,沿街的蘇聯人好奇的看向這邊,但並沒有離開的意圖。

到80年代末,伏爾加在中國仍然算是不錯的轎車,許多領導仍然乘坐。在蘇聯,伏爾加轎車一度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不過,隨著解體的步伐加快,蘇聯人見到的伏爾加就越來越少了,不是車少了,而是供應汽車使用的汽油配給少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讓開車變成了極度奢侈的事情。

蘇城隨意的走到一個地攤前,瀏覽了一圈。

賣的全是舊衣服。

旁邊幾個地攤也是一樣的情況,不用說,是這些人把家裏的衣服拿出來賣了。

再前面一點,也有如收音機、錄音機一類的小電器,以及縫紉機之類的舊貨,有的說不定超過10年歷史了,上面磨損的痕跡很嚴重。除此之外,小孩的玩具,首飾配件,皮質的公文包,乃至於藥品,都在地攤上出售。

“這個多少錢。”蘇城指著一件皮大衣問。

擺地攤的是個白胡子老漢,似乎覺得他是外國人,很自然的伸出一根手指,道:“100美元。”

蘇城微微點頭,用中文道:“這個價錢買一件厚皮衣,也算得上便宜了。”

戚曉昆笑了一下,用俄語大聲喝問幾句,然後回道:“10美元賣給你。”

蘇城愣了一下,順勢掏出了10美元。

老漢樂滋滋的舉起綠鈔,仔細看了好幾遍,確定無誤以後,就毫不在意的將皮衣丟給了蘇城。

戚曉昆在旁道:“要是用盧布的話,大概要好幾十美元,用外匯就簡單多了。很多地方還允許以物易物,你看前面,一瓶普通的白酒,就能換一件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