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二選一

裏海的石油開發和產出,可以稱得上一波三折。

早在20世紀初,也就是一戰以前,裏海地區每年就能產出以千萬噸計的原油,二戰後更是達到了頂峰,產量相當於蘇聯石油總產量的70%。

在中東石油大行其道以前,裏海地區是世界石油的寶地。

然而,隨著前蘇聯的大量開采,裏海石油一度有枯竭的趨勢。尤其是車臣和阿塞拜疆的陸上石油,儲量降的很低,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的新油田發現,又轉移了蘇聯的注意力,使得裏海地區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直到80年代末,在前蘇聯的石油產量驟降的背景下,斯拉夫人進行了最後一次掙紮,花費巨資對裏海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

結果,大量資金換來的資料,甚至沒來得及仔細研究,蘇聯就宣告解體了。

裏海石油,也就繼續沉澱在了地下。

作為世界三大石油圈之一,裏海石油的開采要比波斯灣地區來的復雜,但產量是絲毫不少的。尤其是世界原油價格上漲以後,開采成本的區別也就沒那麽大了。

唯一限制裏海石油的只有兩點。前期是對儲量的估計,後期是運輸的費用。

這裏面,儲量又是前置條件。

如果沒有極高的儲量,建造輸油管道就會變的不經濟,而裏海周圍的三個國家: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庫曼斯坦都是陸上國家,要把石油賣往全世界,輸油管道必不可少的。

蘇聯時代留下的鐵路和輸油管道系統,都是面向莫斯科和東歐的,在俄羅斯經濟和工業崩潰的背景下,對裏海國家已失去了意義,更不能滿足外國石油公司的需求。

因此,90年代初的裏海雖然因為曾經的輝煌,引來了許多石油公司的目光,但真正願意投入勘探的公司並不多。

相比每年花費數百億美元勘探費用的大型石油企業,蘇城就省下了遍地撒網的成本。從他的角度來看,如果放棄安大線,直接開建中哈管道,以中國的建造速度,最多兩三年的功夫就能完成,屆時油田正好進入高產期,再適合不過了。

而這裏的石油儲量之充沛,也會讓那些舍不得數億美元勘探資金的企業,後悔不叠。

自波斯灣和墨西哥灣以後,裏海石油圈,大約是北極以外的最後的石油熱土了。

祁蒙的信心就沒有那麽足了,聽蘇城說裏海的石油50年都不會枯竭,不禁問道:“大華實業做了勘探嗎?”

這是很難解釋的問題。蘇城不清不楚的道:“只能說是有類似的情報。”

“外國公司的情報?”

“隱約有一些了解。”

祁蒙呵呵一笑,以為蘇城不好說,換了個問法道:“裏海那裏,現在有大的石油公司嗎?”

蘇城想想,道:“印象裏有英國的BP吧。”

祁蒙更奇怪了,重復道:“印象裏?”

“呃……我記得不大清楚了。”蘇城說的還是大實話,只不過,他的情報來自於記憶罷了。

再過一年,阿塞拜疆將會和英國BP公司,簽訂被當時新聞界稱作“世紀合約”的阿齊久油田合約。包括阿塞久,齊拉格和久涅什利三個油田共計35億桶的探明儲量,令無數公司流了口水,直接引來了美國政府的關注,也就此開啟了裏海石油圈的開發浪潮。

探明儲量35億桶,等於是3個半的瑟坦油田,而且,這樣的初步勘探,未來仔細勘定,儲量肯定還要增加。

可以說,除了少數幾個早就落入“帝國主義”手中的超級油田以外,阿齊久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無主油田了。

至少在1993年,它還是無主的油田。

不過,1993年的阿塞拜疆的前景並不明朗。主要是政治局勢的散亂,使得任何合約都缺乏履行的能力。

這樣的獨聯體國家很多,許多要到90年代末,才能有一些轉機。

就算是BP,此時也說不準阿塞拜疆的政治局勢,只是在旁邊蹲守,等著最後的結果?

蘇城暗想:阿塞拜疆是在今年10月,舉行第一屆的總統選舉,大概只有勝利者,才有與外國石油公司洽談合同的資本吧。

不過,現在接觸,提前投資,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蘇城摸著下巴,還真的思考了起來。

大華船業初長成,上半年已經產生了2000多萬元的盈利,下半年的盈利只會更多。以目前的狀況推斷,最多三年時間,大華船業的主要投資就能收回。大華實業的現金流,也將達到新的高峰。

此時投資新油田,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阿齊久油田有些太大了,投資的期限也太長了一些。

記得,媒體宣傳的數字總是要有幾十億美元的,否則怎麽配得上“世紀合約”的稱號。

再算上石油管道的,要完整開發阿齊久油田,沒有六七十億元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