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裏

大華研究室由一組小型樓宇構成,它與總部相連的馬路綠樹成蔭,被研究員們戲稱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員興沖沖的抱著文件資料,到總部那邊申請項目和經費,然後再抱著文件資料,或者垂頭喪氣,或者興高采烈的回來。

大華實驗室的項目申請通過率大約在8%到12%之間浮動,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研究院裏,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華實驗室,也是依靠著這些項目經費維持發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華實驗室的後勤通道,來來往往的研究員,都有順利申請經費和申請失敗的經歷,通過這條小道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加快腳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擁堵的。

首當其沖的,就是一台碩大的高溫裂解爐。

年輕的助理們負責搬箱子、儀器,年紀大些的研究員大都是圍著高溫裂解爐嘖嘖贊嘆。

一個留著胡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說:“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赟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還以為是水平管式爐啊,這是HK40的特種合金,裏面加了Cr的。”

“你個老小子,用我們實驗室的離心機的時候怎麽不這麽獨。蘇董還沒說把爐子給你們吧。”留胡子的男人不樂意了,圍著高溫裂解爐邊繞圈邊摸,醋味十足的道:“你們一個實驗室才幾個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時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這就是說好給碳纖維研究所的東西。以後,碳纖維測試,高溫裂解爐是要全天運轉的,一個工時都不會空出來的。人不夠我招就行了。離心機我也不用你們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赟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樣,看的周圍人牙癢癢。

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姚澤凡卻是瞪大了眼睛,問:“離心機也配了……沒見到啊,什麽型號的?”

他當年就是設備組的組長,如今接任三次采油研究所,對設備可是熟悉的很。離心機在各種研究室裏面,差不多都是標配,從機械到化學再到生物,離心機的用途是越來越多,姚澤凡想要一台新的離心機有段日子了。三次采油所當年配的那台,在幾年不間斷的使用當中,不僅破舊了,而且也落後了。

王赟的性格本來有點木訥的,但在一群同樣木訥的研究員中間,倒是顯的正常許多。他努努嘴,裝作渾不在意的樣子,說道:“那邊堆著呢,我們做的是瀝青基的碳纖維,離心機也是關鍵設備,你別打主意了。”

姚澤凡一言不發,順著王赟指的方向就去找。

木箱的外殼都標明了廠家和型號,具體的參數也有部分注明。當然,對精研設備的姚澤凡來說,只要有了型號,參數什麽的都不用標了,他幾乎是了然於胸的,就像是狂熱的電腦宅對新出的硬件數據如數家珍一樣,姚澤凡沒少花時間捧著期刊和廠商們的說明資料流口水。

姚澤凡讓出來的位置,迅速被人填補了起來,追著王赟剛才的話問:“那你哪個是非關鍵的設備?”

一圈書生氣十足的研究員,如同讀夜校的狼似的,眼睛或者眯著或者瞪著,精光四射。

研究室就是研究員的叢林,找不到設備的研究員就像是捕不到獵物的狼,不被餓死也會被拖的瘦弱。一個好的設備,能讓復雜的研究簡化許多,省時省力,還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

歷史上,自豪的中國人發明了很多精彩絕倫的試驗方法,就是為了繞過設備缺乏的窘境,尤其是在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的過程中,中國研究員的很大一部分經歷,就耗費在如何重復對方的實驗的問題上。

國外的實驗方式不一定是秘密,但設備卻是秘密。缺乏設備的中國研究員,為了驗證或重現對方的實驗結論,往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才能用落後的設備完成和大量的時間,完成對方的簡單工作。這裏面的許多方式方法都堪稱經典,但是,由於作用單一,那些閃光的智慧,只能無奈的歸於故紙堆,再沒有利用的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90年代,這種尾行戰略甚至都難以奏效了。越來越精密的儀器和越來越高的實驗要求,令許久沒有更新實驗設備的研究員無所適從……

如果能有一台先進的設備,對一個實驗室來說,不啻於節省一年半載的時間,解放三五名優秀的研究人員。

這樣的設備,大家怎麽可能不去搶。

研究員也許可以暫時忽視金錢的回報,將目標放在建功立業,或者探索未知的角度上,但不管怎麽說,研究員終究是有追求的。而在現代科學面前,設備都是追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載具。

大華實驗室之所以能夠匯聚大量的研究員,能夠得到如王赟這樣的強悍研究員,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大華實業的研究資金投入的夠多,而這些資金中的大部分,是要體現在設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