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馬上就有了

楊明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打發了陳寶慶,又滿樓的查遺補缺,然後去大華實驗室的主樓等著。

差不多8點鐘,就陸續見到心急的廠商代表,但多數是些小公司的。楊明安排他們在會議廳坐下,就由黎渙祥和公關部的一群人分別陪同,並且了解一些他們的需求。

大華實業發展到今天,雖然算不得國際大公司,但也是資產數十億美元的規模了。有這樣的厚身板,普通的外國公司也不好見欺,早到的小型公司多是準備做采購,或者做配套的。作為一種替代性極廣的新興材料,碳纖維的市場可以說是無邊無際,只在於成本和利潤多少。如果一定要用某種材料做類比的話,碳纖維可以看作是未來的鋼鐵,它的特性使得大部分鋼鐵所能實現的功能,都可以由碳纖維來替代,並且做的更好。

因此,外國公司一聽說廉價的碳纖維材料,立刻就殺奔了過來,有想買成品的,也有想出售相關原料的,其中不免設備生產商和某些擁有獨特技術的小公司,大華實驗室的主樓大廳,很快就像是菜市場一樣繁鬧,至少有四五個人,操著兩三種語言,喊著:我全包了!

偏偏碳纖維的銷售方式尚未確定,一群人只好陪笑,沒一會兒的功夫,楊明先受不了了,端著茶出來透氣,就見後門抽煙的黎渙祥。

兩人相視一笑,楊明無奈的道:“款爺太多了,咱也受不起。”

“是產量太小了。”黎渙祥一口抽了半截煙,吐成煙圈,道:“王赟他們做的時候,我都看著呢,瀝青紡絲比蠶絲紡絲還麻煩,那麽先進的設備,一年才做幾十噸的產能,太不容易了。別說是外國公司了,咱國內的企業都能包圓了。”

“價格太貴了,國人消費不起。”楊明笑了。

“我看不一定,別的不說,醫療方面總用的上,要能替代外國進口的石油器械,咱們自己都能把幾十噸的碳纖維給吃了,我看蘇董就有這個意思。”黎渙祥又是狠狠一口,把煙屁股在門邊給熄滅了。

楊明詫異的看了他一眼,道:“供不應求是好事啊,你怎麽愁容滿面的。”

“有錢賺不到,你能不急嗎?實驗室就是個燒錢的窟窿,眼瞅著能收支平衡了,一個項目策劃書遞上來,幾百幾千萬就扔出去了。錢好花,能賺錢的項目就不多了……”

這個話題說起來就綿綿不盡了,楊明趕快給他打斷了,笑道:“蘇董就沒指望大華實驗室能收支平衡了。”

“他怎麽想是他的事,咱們要是不想,窟窿越來越大,總有失血過多的時候。”黎渙祥說著笑了兩聲,道:“再說了,賺的越多的項目,經費也越多不是,你看海洋鉆井研究所,深海鉆井平台都要到第四代了吧,聽說進度最快的項目組,都做出4000米以下的準備了,那還不是大華船業和油田部門支撐的?碳纖維研究所能有現在的進度,靠的是2000名的助手和實習生?你說王赟他的膽子怎麽那麽大?那是閆學燦給他撥的經費,LNG船項目組的錢直接劃過來,這次要是成了,LNG項目組還有財大氣粗的時候呢。”

大華實業的內部考核嚴格,趨於官僚化,與之相對應的是各級主管的權限也大為提高。像是LNG船這樣的項目,國內的研究所能分到項目,大華實驗室也能分到項目,除了總公司確定的比例以外,具體分配的權限還是下放了。

楊明坐在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卻是有點機會談論人事和權限的事,連忙將話題拉回來,道:“你前面說問題是產量太小,怎麽?有主意?”

“擴產是最直接的手段,碳纖維研究所收了2000多名助手和實習生,你說一直搞研究?全部升到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那不可能,再多經費也不夠,也沒那麽多項目。所以我猜,王赟打的就是擴產的主意,一旦擴產,那問題就變成了需求了。”

“哦?怎麽說?”

“水平好的繼續搞研究,這2000人本來就是拔尖的,好的裏面挑好的,把能堪大任的撿出來做助理研究員。剩下的就可以做種子,派到車間去,全部搞碳纖維的生產。以後,繼續招來的人也照章辦理,就和這些年輕人學生產,然後互相競爭,好的再到研究所,不好的沉到車間去。”

“用大學生做工人,太浪費了吧。”楊明驚住了。

“要不碳纖維這麽貴?你以為外國的碳纖維工廠裏面用的是什麽工人?碳纖維的生產,要用離心機,要用驅動機組、紡絲機、水洗機、牽伸箱,這才是處理原絲的步驟,搓管機、薄膜纏繞機、抽芯機、拋光機、固化烘箱……哪一個不是幾百種數據。”黎渙祥如數家珍道:“碳纖維的絲比頭發絲還要細的多,整個生產過程都不用工人接觸,就是穿著白大褂,看各種機器的參數,操作機器,不說每次操作都要計算吧,生產一個批次的碳纖維,算個十次八次的是沒少的,每次數據都不一樣,沒有物理化學的基礎,不懂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搞錯一次損失可就大了,要是弄壞了機器,蘇董這次購買的機器多少錢,你心裏有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