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金母雞

蘇城的笑容稍微有點奇怪,頗有些看好戲的樣子。

嚴海斌心裏咯噔一下,彎腰就去看旁邊機器的銘牌。

這是一台固化烘箱,像是放大的保險箱,和一間小房間似的,全部用合金制作,占地10平米以上,高度超過2米,旁邊還有一個冰箱大小的獨立控制台,控制台的上半部分全是機械按鈕,並且鑲嵌著四小一大的五個儀表,一看就很有範兒。

別的不說,這麽大的一台機器,就算是賣廢鐵都要賣不少錢的。

不過,826所的家底也不薄,當年從老毛子那裏買來的大家夥,一個比一個費料,國產仿制的設備也沒有精細的,都以經久耐用著稱,這樣的大機器,嚴海斌記得的就有七八台。

定了定神,嚴海斌繞著固化烘箱找銘牌。須臾,在右後方找到了一塊巴掌大的銘牌,上面全是外國字,不是英文也不是俄文。

進口貨!

還得是歐洲的進口貨。

雖然不懂外語,見多識廣的嚴海斌,還是能分清日俄英韓四種文字的區別的。

同樣,他也知道各種進口貨裏面,歐洲貨的價格向來是數一數二的。

嚴海斌的心臟劇烈的跳動起來,喬裝鎮定的站起來,笑道:“我當是怎麽回事,外國的東西確實好,一代又比一代強,不過,咱所裏的舊貨也不差。”

826所也只有舊貨了,七八十年代的蘇聯和東歐機械,就是他們所的主力軍,80年代的美國貨可以算是高档珍品了,即使是采購的國內裝備,少說也有四年工齡了。

蘇城面上看不出表情來,只是一個嫻熟的微笑,說:“嚴總多看看,王赟做的這套工藝流程裏面,用了不少的新技術和新思路,也采購了不少的新機器。我當時簽字簽的手軟,826所要是能土法上馬,倒是真能降低碳纖維的成本。”

這麽多外國公司的代表雲集大華實驗室,就是因為大華的碳纖維夠廉價,所以說,降低成本,這本身就是碳纖維的極重要的研究方向。如果826所有這樣的技術,他們又何至於到大華來摘桃子,挖了桃樹還差不多。

嚴海斌聽出來了,裝沒聽見,點了點頭,就故作昂然的模樣去找呂所長了。他大話都說出來了,非得弄清楚,以826所目前的機器設備,再加技改資金,能不能生產碳纖維。

從幾個白皮彩毛的老外身邊擠過,嚴海斌一把抓住呂所長瘦幹幹的胳膊,就把他從人群裏給拖了出來。

因為拖的急了,呂所長的發型都亂了,不滿的道:“我正聽人家說生產流程呢。”

“等會再說,你看看這些機器,哪些是咱們有的,哪些是要采買的,得花多少錢。”

嚴海斌粗著嗓子,聲量不高,卻讓呂所長一個激靈皺起了眉。

察言觀色也算是軍隊小頭目的絕技了,什麽時候高喊“保護完成任務”,什麽時候低眉順眼的賣萌耍憨,沒有幾年的功夫練不出來。嚴海斌這個轉業幹部自然是畢業出師了的,一看呂所長的樣子,就知道問題來了,直接問:“差多少錢?”

“我說不上。”呂所長露出點不好意思。

“說不上是多少?”嚴海斌平心靜氣的問。

“有幾樣機器我也沒怎麽接觸過,咱國內也不產。”呂所長接著解釋道:“我了解的碳纖維的生產工藝,和大華用的不太一樣。”

這是嚴海斌第二次聽“生產工藝”這個詞了,想想蘇城的話,他倒覺得呂所長說的是實話,於是把蘇城的話重復了一遍,道:“我估摸著,缺的設備肯定是不老少,用錢買不實在,你說說,哪個所哪個廠有這些東西,能借來不?”

他掛著總經理的頭銜,做的是軍代表的工作。

呂所長苦笑:“借,找誰借?”

研究所缺糧不是昨天今天的事了,別說購入機器,各家連設備維護都難以支持了,怎麽會把自己舍不得的設備借給別的研究所用。

嚴海斌沒辦法了,回頭看了眼,小聲道:“不行就讓湯處長出面,大不了,咱們賺了錢以後,把淘汰的舊機器送兩台出去。你先看一下機器的銘牌,弄清楚情況。”

“好。”呂所長緊張的跑來跑去,一會兒踮腳看上面的銘牌,一會兒撅著屁股看下面的銘牌,活像個猴子似的。好在外國人都被王赟的講解吸引了,也沒人關心某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人。

湯處長等不住了,慢慢走過來,問:“什麽情況?”

技改資金和轉型的名額編制等等政策性的東西,都掌握在湯處長手裏呢。不過,幫助826所轉型,也是湯處長的工作。

嚴海斌前面保證的“七成把握”余音未散,他只當沒發生過,說道:“我們想把大華用的設備記錄一下,回去做個比較。看情況,我們所的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的。”

“有多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