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真相

“蘇董預計,油井的含水量會降到多少?”杜卡特的表情異常認真,手指攥著文明棍,捏的發白。別的不說,就大華實業目前展現出來的技術,已經足夠他重視了。

其他人也是一般的神情,豎著耳朵聽蘇城的回答。

蘇城毫不謙虛的一笑,用英語道:“就這口油井來說,我想再下降幾個點也沒問題。”

在表示數量的時候,他用的是“a few”,表示少量的。但是,蘋果用少量的來形容,大家是無所謂的,這個含水量用少量來形容,諸人就要抓狂了。

下降三個點也可以說是“少量”,下降10個點同樣如此。但就目前含水量下降一個點,產油量提升1.63噸來看,再下降3個點,產油量就提升50%了!

這是什麽概念?意味著已經步入開采末期的油田,能立刻回到壯年。

意味著原本年產50萬桶的油田,能增產到75萬桶!

而就利潤來說,那可不是簡單的提升50%。

以93年的油田維護成本,50萬桶的油田,成本就要七八百萬,管理水平一般的情況下,利潤還達不到30%,也就是老油田已經還清了前面的開發成本,才能以這樣的利潤率繼續開采。

但是,這樣的油田假若增產,卻不會增加油田的維護成本,無論是管道、人工、設備維修都不會有明顯的增長,增加的無非是三次采油的成本,以及石油特許權的成本。在那些80年代以前獲得的油田上,石油特許權甚至都是固定的。

如此一來,增加的50%的毛利潤,興許能帶來50%乃至100%的實際利潤的增長。

放在年產100萬桶、乃至500萬桶的大油田裏,利潤增加的總值就相當可觀了。

更重要的是,在杜卡特等人看來,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綠色曲線尚有極大的潛力。

含水量恐怕不止降低3個點。

這樣的技術,對於綿延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大型石油公司,有著非凡的意義。

簡直相當於舊油田返老還童了。

若是覆蓋面夠廣的話,這三次采油技術就等於是相對舊油田的靈丹妙藥了。

杜卡特激動之余還有點可惜,他旗下的技術部門,每年投入幾百萬英鎊在三次采油技術上,怎麽就沒有如此明顯的成果?

他卻是不知道,蘇城一意孤行,在三次采油技術上投入了多少,又有多少中國的石油研究人員,再次奮鬥。

在場眾人中,只有林永貴是淡定的。

早在88年的時候,他就接觸過大華實業的三次采油技術。那個時候,大華實業用的還是3087聚丙烯酰胺,通過模仿國外的技術,將廢油田從日產0.5噸,拉升到了日產4噸的水平,體現出了一定的價值。事實上,當時的大華實業,還向國內賣出了總計60多台的聚合物驅設備,合同總金額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

除此以外,哈利伯頓還曾經出了幾百萬美元,購買了大華該技術的使用權,為期十年。

當時,林永貴確實覺得很厲害。

然而,中國的技術開發,一向是階段性的。通常來說,所謂的得到了“階段性成果”的意思,就是在說:後面不好做了,我們重新抄一種外國技術吧。

3086聚丙烯酰胺本身,就是重復國外的技術成果。大華的聚合物驅設備,盡管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要是沒有成本低廉的因素在,也賣不出那份大合同。

而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再往下做,可就不是一般的難了。

前人走過的路,哪怕是崎嶇小路,最多是小心一點,費力一點也就罷了。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那就是探險了,是會花更多的錢,得到更少的成果,甚至可能摔死人的。

林永貴以自己的經驗來想,大華實業從88年到93年的五年時間裏,做的最多的恐怕也就是跟蹤研究吧。否則,何必等五年時間,才把三次采油的技術拿出來?

說不定,就是等國外研究有進展了,再搶時間差,弄一個國際領先的技術。

這種事兒,他也不是沒有見過。

在國外一個項目幾百上千萬美元投入,國內一個項目幾十上百萬人民幣投入的狀態下,能做好跟蹤研究的研究員,那都稱得上大拿了。

這就相當於用500塊人民幣,山寨出了500美元的手機。不光功能是一模一樣的,推出時間還相差無幾。這種人物,也的確算得上是大拿了。

但是,如今的林永貴,對於0.5噸變4噸的技術,已經不感興趣了。

畢竟,88年的中國極度渴求外匯,對於能夠出口創匯的原油,能夠增加一桶是一桶,甚至不考慮成本問題,尤其是人民幣成本,完全都是無視的。

但到了93年,情況就不一樣了。

中國已經是原油凈進口國了,石油不再是創匯產品,而變成了一種商品。這種時候,就需要考慮成本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