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船業速度

閆學燦的心思都放在蘇城這裏,哪裏顧得上中船重工的先生們的想法。

他一面介紹總段造船法的速度提升,一面又將船業開發的新技術一一拿出來顯擺。

以前的大華實驗室是重點投入,再加上技術收購的方式,如低壓柴油機技術,蘇城就在法國展會期間與大西洋船廠談妥了共同研發,大華實驗室借用自己研究了差不多30%的技術,以及2000萬美元的現款,說服大西洋船廠投入自己的技術積累和人力資源。

如今,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這項技術也已有了原型機,正在被劉秋等人像玩具一樣耍弄,注冊的上千種專利更是讓閆學燦底氣十足。

按照大華實業內部的分配,大華船業委托大華實驗室進行並支付相關費用的研究項目,就算是大華船業和大華實驗室的共同技術。

當然,只有大華實業內100%私有的分公司才有這樣的內部分配模式,如德邦熱水器或者中船重工這樣含有部分股份的關聯公司,根本就沒有委托研發的說法,只能尋求某方面的專利授權,哪怕大華實驗室拿著他們的錢開發出了新技術,技術專利也是留在大華實驗室的。

榮尚國瞪著眼睛聽,卻是在等著大華船業關於普通船舶的建造說明。

對於大華船業究竟接了多少噸的船只訂單,又完成了多少,中船重工根據自己的總段工廠和分段工廠的產能,可以有些猜測。但是,給大華船業做配套的船廠不止中船重工一家,總數如何,榮尚國還是非常好奇的。

對他們來說,大華船業在國際造船市場上的表現,也是他們評估自我的重要參考。

至於LNG船的技術,榮尚國本人是早就放棄了。要說起來,榮尚國和他所代表的中船重工以前也是追求過LNG船技術的,但那時候是對LNG船技術完全沒了解,本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想闖關,如今有了了解,他頓時斷了心思。

大華船業亦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勇氣更甚,底氣更足,方向也更明確,而且堅持到底了。

在此過程中,蘇城光是為了獲得LNG船的技術,前前後後就付出了3億美元左右,還有超過兩年多的時間,更別提中韓建交,歐美造船業轉移等非常講究的機會了。

以國企目前的經濟狀況,中船重工最多也就是拿出3億人民幣而已,這還是在與大華實業合作中賺到的。掏3億美元博幾年後的回本,榮尚國相信,自己的面子再大,這樣的報告打上去,發改委也根本不可能同意。

而今的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兩年前曾有的市場空缺,早就被日本、韓國以及大華船業這樣的公司給填掉了,中船重工再想入場,門檻比大華船業當年要高不少,首先技術轉讓的價格就會飆升,韓國人估計也不會再賣了。法國人盡管開放,要價卻是夠狠。同時,榮尚國也沒有自信再用三年時間去搞馬拉松的談判。

另一方面,拿到了技術要消化,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中船重工的負擔沉重,和其他類似的國企一樣,從80年代末期就減少了對研究機構的投入,旗下的研究員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安於現狀,虛度生命,但有了大華實驗室的招攬,投入期間的不在少數,新的招聘工作更是大受影響。

中船重工如今做研發,都是依托大華實業來做的,普通的圖紙設計他們自己做,技術改造自己做,技術研發卻往往與大華實驗室合作或直接轉包給大華實驗室,他們很樂意省下采購維護設備,以及實驗研究等方面的成本,大華實業有中船重工的股份,雙方關聯公司的合作也是理所應當。

可榮尚國清楚,一旦中船重工要拋開大華實業,自己搞LNG船,再要想獲得大華實驗室的幫助,那就難上加難了。

或許再過個幾年,十幾年,等中船重工緩過勁來,他們還會重組自己的研究院,搞獨立自主的LNG船研發,但到了那個時候,LNG船的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大華實業也不會僅僅是今天的規模了。

這也是國有企業的無奈,即使中船重工的高層管理明知道越早研發LNG船越好,但在全國一盤棋的傳統下,在發改委和國資委的管理下,資金不足又沒有批準,他們連貸款都難做到。畢竟,就目前的國內局勢,3億美元可是能做太多的事了。

榮尚國只能將目光投向能夠建造普通船舶的總段造船法。

以他們現有的技術,只要能掌握一些關鍵性的步驟,同時采購必須的設備,學會總段造船法並非不可能。

當然,繞過大華實業掌握的專利壁壘還有困難,但比LNG船的無數技術壁壘要現實的多。

榮尚國也因此很想聽聽大華船業本身,是如何評價他們的普通船只建造的。

總量如何?建造速度如何?是可以更快?還是已經達到了速度極限?或者能否繼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