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四診之切脈(第2/2頁)

一旁,杜仲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

“而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和配合!”

“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氣血。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是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

“因此,脈象才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

在秦老的講說中,杜仲飛速記憶著。

“在臨床上,中醫主要運用‘寸口診法’,也就是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但近代已經很少運用,所以就不給你介紹了!”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兩點!”

“第一,是人體各靜脈都會聚集在肺上,而寸口是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在寸口的上方就為太淵穴,是所有經脈的交匯之處!”

“第二,脾胃是身體臟腑和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的盛衰跟脾胃功能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手太陰肺經也起於中焦睥功能的狀況!”

說到這裏,秦老停了下來,呵呵一笑道:“接下來,我再給你講講把脈的方法!”

杜仲點頭,之前秦老之不過是告訴他,切脈的原理,接下來秦老要說的,才是真正需要他去學習的!

“切脈應該在病人安靜的時候進行!”

“最好能讓病人坐下來,或者仰臥著,手前臂於心臟擺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手掌向上,前臂平放,讓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個部位,對成人切脈,應該用三根手指來定位,以指腹按觸脈搏,三指的疏密,應該按照病人的身高,作適當的調整!”

“小兒的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以用拇指定關法,不用西分為三個部分,三歲以下的兒童,可以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從中取脈,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處沉取,名為‘按’。”

“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者相反的順序,反復按觸,也可以分為三部,用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侯,這就是中醫中的三部九侯!”

因為切脈是中醫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所以秦老也說得特別的仔細,與之前的三種字訣的講課方法,完全不同!

而杜仲,也用心的記憶著秦老所講的一切。

“切脈時,要在安靜的環境下,如果病人剛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該讓他先休息一會,然後在診脈!”

“切脈的時候,要保持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的分辨脈象,每一次診脈的時間,不能少於一分鐘!當然這個時間和醫師水平有直接關系,不過也不完全對應,畢竟有時候某些脈象需要細心體會。”

“地理和氣候,也會導致脈象和正常脈象出現片哈,這一點中醫師必須極為清楚!”

“比如,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也會隨之出現相應的變化!”

“那怕是外界環境有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範圍內,則屬於正常的脈象。如果超過生理範圍,就是病態的脈象!”

“有了外界因素的幹擾,脈象有時就會出現不準確,不可靠的情況!”

“這個時候,經驗就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師可以準確的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是誤診!”

話聲落下,秦老的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誤診,對病人的危害性極大,是每一個中醫都必須要跨過的一道門檻,而要跨過這道門檻就不簡簡單單的是依靠理論和學習了,而是需要在不斷的診脈中,累積經驗!

杜仲也是皺起眉頭來。

他沒想到,一個切字訣居然比之前的三個字決都還要難,難怪切字訣會成為中醫裏面最為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