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嫁衣神功初現形(第2/2頁)

過了這條線的少年球員,那就是朝著梯隊建設培訓,家庭掏錢越多,對孩子未來的所有權就越高,反之就得把所有權賣給培訓機構,得簽署不同價碼的培訓合同,也只有過了這條線的孩子,才有可能在宗明訓練營拿到重點中小學的招生名額。

換而言之,想又踢球又進好學校保持文化學習的孩子,那就得簽有利於訓練營的培訓合同,拿了培訓營的好處,那就得給培訓營付出點什麽才能走,這是於嘉理最後的底線。

大家也認可了。

很多家長就是培訓的時候說得義氣滿滿,一旦別人給了更好的條件或者孩子要出頭了,就立刻把培訓教練拋在腦後追求最大利益去,現在還是得用法律來規範這個事情,樊尚澤身兼少年球員家長和商務律所兩種身份,笑言自己一定會好好做這個培訓合同,爭取兩邊利益最大化,於嘉理表示她那邊也會同步起草,最後兩邊律所來比稿!

樊尚澤有點無奈的答應了,誰叫這單子夠大,桂西那位投資老板夠強勢呢。

想想一個訓練營就有幾百份協議合同,假若鋪開到全國的訓練營,光是每單合同收點手續費都能養活多少律所成員了,而且這還是很沒有風險的非訴訟業務,做起來最容易發大財,樊尚澤帶來的兩個合夥人都表示一定全力以赴,爭取拿到全國總代。

討論到這裏自然也延伸到訓練營加盟,關於這個於嘉理、伊莎甚至坐在阿威旁邊的李海峰都對加盟體系能說幾句,珠寶、服裝、餐飲這些行業本來就有很多加盟體系,也有很多成功失敗的經驗,他們都是行家,白浩南能拿出來的樣板就只有平京老鐘,把這個範本裏面的成功得失跟宗連偉的一起分析了下,老宗也說了自己的一些經驗,貴黔的競爭肯定沒有平京大,他就是占了點窮鄉僻壤的好處才能順利運營,但現在為止他那邊也一直是在虧損的,還好他虧得起,也不在乎虧。

馬兒的足校當年也搞過分校,最紅火的時候在蓉都全省都有十幾家,他那些朋友兄弟的足校很多都跟他聯辦,裏面失敗的教訓可以用籮筐來裝。

所以最後又是相互協商的結果,先比較謹慎的開辦十到二十家,盡量選綿林這樣非省會的三線城市,一來省會城市競爭激烈,二來也盡量給那些三線城市的孩子提供機會,況且三四線城市在搞運動用地等方面成本起碼比省會要便宜些,首選老宗這樣在地方上有人脈的來加盟。

而且加盟形式也分投資幾百萬搞訓練場的,和能夠打通當地足球進校園,借助學校辦培訓中心的這兩種模式,都試試看,到底哪種形式更好,為以後大規模的搞積累經驗。

至於加盟體系當中爭議最大的要不要收取加盟費,這個很多加盟體系最在乎的利潤來源,最後的結論是象征性的收十萬保證金,遵守合同一年後就返還了,畢竟宗明訓練營的目的真不是為了從加盟體系賺錢,而是要擴大青訓覆蓋面,尋求更多有天賦孩子來源,所以各加盟訓練營和總公司之間的協議也要明確孩子成才以後怎麽分成,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各地挖掘普及基礎訓練,好苗子往總部送的體系。

明確的說就是往桂西訓練基地和江州綿林重點中學培訓中心這兩種模式裏面送人才。

蓉都那邊已經爭搶資源得很厲害,馬兒拿到的中小學沒有江州和綿林這麽好。

這時候也順理成章的把公司這個議題拉出來,以前單個兒的訓練營股份很好說,所有跟白浩南有關的都轉給老陳最後到了陳素芬那裏,江州有於嘉理的,蓉都有馬兒的,貴黔大部分是老宗的,綿林只有小部分是喬瑩娜這個今天沒來的小股東,桂西那個價值幾個億的不用說,全都是於家的,現在面對即將加盟的幾十家新訓練營,肯定要整合在一起算公司自有訓練營。

於嘉理拿出的是兩套方案,要麽按比例計算出新股份在集團公司裏面當小股東,要麽她來現金收購股份,以後就只是在公司裏面擔任職務拿工資了。

實在是她那個桂西訓練基地的總額太高了,輕而易舉的拿下了絕對控股權。

這姑娘還真是好算計。

白浩南最早是為了報答老陳,或者說搞青訓只是他最終目標的一個台階,並不在意自己能得到多少,所以一股腦的給了老陳,結果現在居然落得個一文不名的結果,未來真的要成為從於老板那裏拿工資的吃軟飯局面了!

不過想想,他回國以後一直都在吃軟飯吧,也算是圓了當年想去當鴨子吃軟飯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