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風雲際會】(第2/2頁)

“十七歲,還在讀高中。你看嘛,報紙印著的。他爸以前也是大企業家,坐牢了。他家裏頭的廠子欠了好幾百萬,他媽跟他哥都莫得辦法。這娃子厲害,暑假的時候,偷了家裏幾百塊錢就敢去盛海,說啥子考察大城市的罐頭市場。你說人家咋就那麽聰明?硬是找到了辦法,回來就接管廠子,一邊讀書一邊管理企業。”

“現在喜豐罐頭那麽好賣,廠子肯定救活了撒?”

“何止是救活了,人家上個月的銷售有好幾百萬。”

“媽喲,我的娃兒咋就沒那麽聰明?”

“聰明娃兒多的是,沒幾個有那麽大膽子。十七歲闖盛海灘,你敢哇?”

“老子咋不敢?十七歲我都當兵打仗了。”

“是,你十七歲打仗。拉的壯丁,打的爛仗。”

“老子起義反正了的,老子是解放軍!”

“建國過後反正的不算,你那個叫俘虜投降。”

“……”

兩個老頭已經歪樓到幾十年前,楊信聽著卻產生了興趣,跑去借那份《蓉城晚報》來仔細閱讀。

將近5000字的長篇通訊,把宋維揚的基本操作講得很詳細,包括以聯營的方式讓國營廠代工生產。

楊信突然生出個念頭:這家罐頭廠很有前途,但他們缺乏科學管理和長遠規劃。反正我現在走投無路,不如去罐頭廠試試,或許能夠借這個機會東山再起呢。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山大王林立,有本事的也各種投靠明主。

在80、90年代的中國同樣如此,未來的萬通六君子,曾有五個都投奔過牟其中,他們是潘石屹、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

有了名氣,讓心懷野心之人看到希望,自然就能兵強馬壯起來。

但是,人才來了,主公必須鎮得住!

馮侖甚至成為牟其中的第一臂膀,公司部門經理有三分之二都是他的人。牟其中路子太野,馮侖難以勸阻,拉著王功權等人研究張學良,打算玩兵諫,讓牟其中只當董事長,公司事務由他們來管理。

潘石屹加入團隊時,正逢馮侖兵諫失敗,於是這夥人就另起爐灶創立了萬通。

楊信把報紙放進背包,付了茶錢,便再次奔向火車站。他就像江湖裏的草莽好漢,潦倒落魄,聽到個傳聞就打算上水泊梁山。

與此同時,“小宋廠長”的事跡,也迅速在省城傳播開來,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談資。

這年頭的明星八卦很少,人們熱衷於社會新聞,而且特別喜歡看報紙。一個十七歲的高中生,以一己之力扭轉家庭困境,讓一家工廠重獲生機,足夠人們討論一兩個月了。

甚至還有傳聞,“小宋廠長”之所以那麽厲害,就是因為他從小吃黃桃罐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