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植樹】(第2/2頁)

不止是劉子染,志願者協會的其他幹部也得到鍛煉和發展。

比如去年寒假組織支教活動,報名者有48人,實際支教者只有23人。這些人分為六組,由社團報銷來回路費,自己解決生活費,前往四所不同的山區小學支教。

要事先做策劃和預算,要聯系當地教育部門,要跟村民和幹部打交道,還要在山裏吃得了苦。每一個環節,都能鍛煉志願者的能力和意志,當他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財富。

還有這次植樹活動,100多號志願者,分別前往公園、廣場、林場、烈士陵園、鐵路和河道沿線植樹。社團只提供樹苗,剩下的都需要各小組自己解決,不僅要聯系植樹地點所屬單位,連鐵鍬都要自己想辦法去借。

社團的大小幹部們樂此不疲,他們在服務社會同時,自身也受益無窮。

“叮鈴鈴!”

自行車鈴聲匯聚成清脆悅耳的曲調,宋維揚蹬著踏板在車流中前進,樹苗綁在屁股後面,車大杠上側坐著女朋友,大家一起唱著《陽光總在風雨後》高聲歡笑。

一個小時過去,宋維揚來到火車站,招呼眾人下車。

早就跟鐵道部門聯系好了,大家先提著桶去接水。把自行車交給車站工作人員看管,然後擡著水桶、提著樹苗,步行40分鐘來到鐵路沿線的荒蕪路段。

“就是這裏了!”

鐵道部門也有參與,他們組織了50多個職工,跟復旦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一起植樹。這事兒可以拿來宣傳嘛,拍照寫文章發機關內刊,順便再寄往報社露一露臉,政績說不上,反正能漲面子。

“當當當!”

林卓韻手執鐵鍬弄了好幾分鐘,只挖了個淺淺的小坑,甩著膀子說:“這裏的土好硬,地下全是石頭。”

“我幫你刨。”宋維揚笑著蹲下。

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石塊,估計是當初修鐵路時留下的。宋維揚徒手刨了一陣,便讓林卓韻揮舞鐵鍬,兩人合作很快挖出個植樹坑。

“不要把土踩得太緊,都板結了。”

“水不能澆這麽多,會把樹苗澇死的!”

“坑挖深一點,太淺了。”

“……”

鐵道職工裏有懂行的,來來回回逡巡指導,而志願者們也嘻嘻哈哈的互相嘲笑。

“哐哐哐哐哐!”

復旦大學志願者協會的旗幟,就插在鐵路邊上,一輛火車駛來,旗幟迎著烈風飄揚。

火車靠窗的乘客們,都用好奇的眼神看著他們。有看過志願者新聞報道的,見了那面旗幟,頓時把手臂伸出車窗揮舞,大吼道:“同學們,辛苦了!”

“不辛苦!”

“朋友,一路順風!”

“哈哈哈哈……”

鐵路沿線一片笑聲,臨近中午的時候,個個都又累又餓。

大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布單,鋪在地上當野餐布,又把吃的往上面亂扔。雞蛋、水果、面包、饅頭、餅幹、罐頭……五花八門,也不分是誰的,反正拿到就吃,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得熱火朝天。

一個女生啃著果子站起來,笑著大喊:“同學們,我們分成兩組,來一場賽歌會怎麽樣?”

“好!”眾人轟然響應。

郊外的春天,歌聲飛揚。

鐵道職工的領隊幹部,看著那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不禁感嘆:“年輕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