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激情昂揚與能力不足】(第2/2頁)

張朝揚想了想,點頭道:“我試試看。”

張朝揚對員工提出的建議都從善如流,這就是他的創業風格。非常寬松,有時候員工上班幹其他事兒也不管,各種建議他都會考慮,同時也不太懂得拒絕人。所以在歷史上,從搜狐網走出去的老人,一提起張朝揚都是贊譽有加,感謝張總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

但是,慈不掌兵,張朝揚其實非常不適合當老板。

剛開始創業的張朝揚,什麽意見都聽,什麽方向都嘗試,員工犯錯了他也不忍太過處罰。這就導致他沒有威信力可言,而且內部管理非常混亂。

同時張朝揚的權力欲又很旺盛,或者說,他什麽都想過問,不相信手下能把事情獨立辦好。直至搜狐開始第二輪、第三輪融資,部門結構變得復雜起來,張朝揚更是什麽都想抓,並讓部門領導之間互相制衡,無法做到職權下放。

於是乎,搜狐不斷培養人才,卻又不能完全發揮人才作用。往往是張朝揚親自主抓哪個項目,這個項目就做上去了,他一放手又落下來了,人才與人才、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內耗非常嚴重。

其所帶來的更嚴重後果,是張朝揚沒有培養起自己的核心團隊,創業十年還是孤家寡人。

這些人才無法得到晉升,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價值,於是紛紛出走。同時還對張朝揚感恩戴德,因為張朝揚培養了他們,教會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這就導致搜狐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培養出的各種網站創始人、CEO數不勝數,甚至其中有好幾個回過頭來跟搜狐搶市場。

此時的張朝揚還可以補救,對於那些出走創業的人才,他完全可以投資扶持,搞出一個規模龐大的“搜狐系”。雷軍就是這樣做的,從金山走出的那些人才,雷軍進行了很多投資,最終在互聯網界形成“雷軍系”,小米能成功就離不開“雷軍系”的幫忙。

但張朝揚也沒發展派系的思路,人才走了就走了,他根本不管,導致搜狐越來越沒存在感。

直到2007年,搜狐創業十年,張朝揚才猛然醒悟,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缺陷,並把手中權力逐漸下放出去。但那時已經有些晚了,錯過了搜狐發展的最好時機,從此始終處於一個不尷不尬的地位。

2007年以前的張朝揚,就管理能力看來,屬於部門經理級別,讓他領導大公司就是個悲劇。說得形象一點,就是讓一個師長指揮一個軍,讓一員負責沖殺的猛將去當元帥。

宋維揚很想給搜狐找個大管家,不能由著張朝揚的性子胡來。

當然,現在還沒必要,畢竟公司規模很小,張朝揚那部門經理的管理手段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