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過河拆橋】(第2/2頁)

“……”

張國棟說:“各位請仔細想想,或者找個數學好的來算算。最高20%的返利雖然不好拿,但5%到10%的返利還是很好做到的。喜豐提高銷售返點,就是在彌補你們的損失。喜豐已經仁至義盡了,如果各位還不滿意,那麽就只能說抱歉。”

“不做了,不做了,喜豐店大欺客,沒有這樣做生意的!”一個經銷商起身離席。

其他人面面相覷,又跟著走了十幾個。

三分之二的經銷商留下來,一些打算看看情況,一些是不敢冒險,反正他們還是有的賺的,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隨著喜豐的101系統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龐大,這些經銷商遲早要被淘汰,一個不留。即便有剩下的,也是現在的二、三級經銷商,在101系統之下,一級大經銷商根本沒有活路。

好不容易把這些經銷商糊弄走,楊信憂心忡忡,對張國棟說:“加快各地銷售分公司的建設,那些沒有倉儲中心的城市,別等著自己建,先租一些倉庫應付。每個大中型城市的銷售分公司分為兩級,一級負責信息管理和貨物調配,二級以區縣為單位並增招業務員。”

“我們銷售部和物流部要忙瘋了。”張國棟苦笑道。

“撐過這一段時間就好。”楊信說。

張國棟道:“等明年公司的資金緩過來,一定要把區域夥伴的接單權力收回來,只給他們保留終端配送業務,最好能在明年夏季來臨之前做完!漏洞太大了,太危險了!”

“那是肯定的,”楊信道,“屆時,壓低他們的銷售提成,逼他們加入喜豐成為業務員,並獲取他們手中所有的客戶資料。”

十多年後,有人分析喜豐公司的渠道建設,歸納如下:“喜豐剛開始賣貨的時候,資金不足,渠道全無,通過地區總代理打開局面。喜豐把貨鋪向全國後,過河拆橋,消滅了地區總代理,培植出一大批地區經銷商。面臨百事可樂的渠道刺激計劃,喜豐公司推出101計劃,但礙於資金不足,又培植出數量眾多的小片區經銷商(區域合作夥伴),過河拆橋,消滅了大經銷商。等到資金充裕,倉儲物流系統漸漸完善,又過河拆橋,把小片區經銷商變成送貨員和業務員。”

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過河拆橋。

每拆一次,喜豐公司的銷售渠道就下沉一次。最終,變成一個業務員負責十幾家店鋪,拿到單子再讓區域合作夥伴送貨。

甚至,隨著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技術的完善,許多片區業務員也面臨著被過河拆橋的危險——店鋪通過電話和網絡下單,銷售分公司使用網絡和軟件自動調配,再讓片區送貨員直接送貨就行了。

當然,市場競爭越激烈,業務員就越重要,畢竟搶生意還得靠人。在很長時間內,業務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喜豐公司根本不敢再過河拆橋。

商人講仁義,但也最不講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