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未來計劃】(第2/2頁)

“沒問題,一個月肯定能有成果!”劉強打包票道。

事實上,申請專利也是需要時間的。

朗科在1999年夏天研發成功,立即跑去申請專利,直至2002年才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的通過,直至2004年才獲得美國專利局的通過。長達五年的國際專利空白期,讓朗科公司損失慘重,只能找其中幾家規模最大的外國企業秋後算賬,而大部分侵權廠商都逍遙法外了。

宋維揚的想法就是做機芯,自己做來賣給國內廠商,請彎彎企業代工賣給境外廠商。先不談專利費的事情,等中國這邊的專利申請下來,立即開始上門收賬。要不到錢就直接斷貨,至少也能讓不守規矩的家夥業務混亂一陣子。

這是個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想法,因為神州科技是全球第一家做U盤的,中國大陸和彎彎的機芯制造成本都很低。國內外廠商如果做U盤,肯定首先就要找神州科技訂貨,能省一大筆成本。

等把一些國內外廠商發展為合作夥伴之後,甚至可以少收或者不收專利費,然後聯系合作廠商一起狀告競爭者侵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做生意的道,便是利潤。

屆時,就不是神州科技孤軍奮戰了,反而會有合作廠商主動幫著打官司——對他們來說,競爭者死得越多越好。

當然,前提是要盡快獲得專利。

中國這邊,倪院士還是很有人脈的,宋維揚也可以花錢請其他人幫忙。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專利審核時間肯定能大大縮減,至少不會像朗科那樣被拖了三年。

而美國那邊,不是有很多華爾街風投公司想入股谷歌嗎?

談判的時機也到了,那就再附加個條件,讓他們幫忙催一下美國專利局。

做生意就該這麽玩,朗科搞得實在太費勁了,傻乎乎的一家一家打官司,那得打到猴年馬月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