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宋老板牛逼】(第2/2頁)

張如京大喜,雖說他信奉逆市建廠的金科玉律,但心裏其實是沒底的。之前兜底的是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直接給出承諾,中芯國際在盈利前可以不上增值稅,可見中央是有多想發展民族芯片產業。

現在宋維揚一口氣拉來好幾家公司的訂單,甚至還有華為這種芯片使用大戶,張如京心裏的大石頭徹底放下了。

宋維揚笑道:“所以我不擔心沒有客戶,只擔心中芯國際的產能不足。”

張如京拍著胸脯道:“這個你放心,三年之內,我至少要建立4條生產線,產能絕對不是問題。”

“三年4條?”段勇平都驚呆了。

只有郭光昌不了解這個行業,完全不知道三年4條生產線意味著什麽。如果換成其他人說這種話,百分之百屬於吹牛逼,可以直接歸為騙子行列。

當年偉人問王院士:“你們一定要把大規模集成電路搞上去,一年行嗎?”

這個提問的特殊背景,是王院士在大會堂痛心疾首的說:“全國共有600多家半導體生產工廠,我們一年生產的集成電路總量,只等於日苯一家大型工廠月產量的十分之一!”

11年前,中央啟動“908工程”,打算大力扶持芯片產業。結果行政審批花了2年,技術引進花了3年,建廠施工花了2年,投產的時候已經屬於淘汰技術,芯片月產量僅有800片。

當時恰逢德州儀器裁撤部門,張如京失業回到彎彎,被輾轉請到大陸來指導工作。張如京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讓月產量800片的芯片工廠,改造之後達到盈虧平衡,“908工程”項目才終於通過驗收。

那可是國家項目啊,折騰了整整七年,連工程驗收都通不過。

張如京在國外的名氣就不說了,為啥一宣布到大陸創業,上實(國企)便立即投入大量資金支持,正是因為張如京以一己之力讓“908工程”通過——他有信心放出三年建4條生產線的豪言。

歷史上,張如京三年之內建成了5條生產線,而且投入的資金還非常少。

這正是趕上了芯片行業不景氣的“好時候”,如果全球芯片需求量旺盛,那即便有高盛等美企做擔保,張如京都不可能買到好設備。但恰巧今年芯片生意不好做了,全球各大廠商都在減產,張如京才能以超低的價格,購入了大量的二手設備。

國內企業建芯片工廠,那是數年磨一劍,費盡心思才能建成一條生產線。張如京則屬於批發白菜,平均半年建成一條,那速度讓全球業界咋舌,兩三年時間就把中芯國際帶到世界第四。

也因此,中芯國際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不弄死就根本睡不好覺。

宋維揚突然說:“對了,京城的‘中星微’是專門設計芯片的,我在裏面也有投資,張先生可以跟‘中星微’多多聯系。方舟科技(中芯微)也研發出方舟1號芯片,明年很可能就要開始量產,這家公司我也有投資,我可以把訂單全部交給中芯國際來代工。還有清華紫光,他們的芯片需求量也很大,我能拉一部分訂單過來。”

“宋老板厲害!”張如京忍不住豎起大拇指,恨不得抱著宋維揚親兩口。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影響力了,宋維揚廣交朋友做散財童子,不管在相關企業賺不賺錢,但他隨時都可以幫忙拉來大量訂單。

有了宋維揚幫忙,中芯國際的發展肯定比原時空更快,也會讓台積電更加難以容忍。

郭光昌這個做醫藥的,雖然不懂專業技術,但也能看出宋維揚霸氣側漏。他心裏多少有些崇拜,舉杯道:“來,為老宋的牛逼幹一杯!”

“幹杯!”段勇平立即附和。

郭光昌提議道:“要不把張先生也拉進金牛會吧。”

段勇平說:“這個可以。”

張如京雖然不喜歡拉幫結派,但也並非那種埋頭搞技術的人,在了解金牛會的情況之後,立即答應加入進來。

宋維揚問:“老段,你這跑去美國了,今年的聚會還參加不?”

段勇平笑道:“我先去美國把手續辦妥,年中還要回步步高開董事會,剛好能趕上今年的聚會。今後每年都這樣,八月初回來,開完董事會就見老朋友。”

“那行,”宋維揚笑著說,“不然我肯定開除你這個美國鬼子的會籍。”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

幾個男人聊得很歡,兩位美女也沒閑著。

王津媛低聲說著悄悄話:“小林,你老公可真威風,走到哪裏都是全場中心焦點。”

“他就會出風頭,我已經習慣了。”林卓韻的兩只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