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勉強湊合的電動跑車】(第2/3頁)

“我就那麽隨便一說,具體電池包還是你們在做。”宋維揚非常謙虛。

程相懷繼續說:“通用電動汽車的電機技術,其實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來源於一家叫做AC Propulsion的工作室。先有這個工作室搞出電機,後有通用的電動汽車,兩家屬於相對獨立的合作關系,通用投資控股了AC Propulsion工作室。我為了尋找合適的電機,專門拜訪了ACP工作室的艾爾·科科尼先生,他正準備解除與通用的合作,自己獨立出來組建ACP電動汽車公司。”

宋維揚笑道:“你是說,讓我把那個艾爾·科科尼挖過來?”

“對,他的資金有限,自己做電動汽車肯定不夠,我估計200萬美元就能連人帶技術一起挖來。”程相懷說。

宋維揚道:“那行,就挖他,300萬美元以內都能接受。”

事實上,當初宋維揚、李蘇褔和王傳孚組建特斯拉的時候,說是小打小鬧,一人投資500萬。那些錢現在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宋維揚後來還追加了500萬投資,直接變成了公司大股東。

再花200萬美元,把美國工程師連帶電機技術一起挖來,絕對屬於非常劃算的事情。

這明顯屬於技術和人才撿漏,第一個吃螃蟹的通用電動汽車,賣了好幾年只賣出1000多輛,生產車間已經停了大半年,現在還庫存著好幾百輛沒有賣出去。有好幾家國外汽車廠商,都在研發自己的電動汽車技術,但續航能力死活不能提高到200公裏以上,而且充電速度慢得急死人。

於是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動汽車前景廣闊,但此時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至少通用汽車那邊,已經放棄了電動汽車的研發,相關的電機工程師只有辭職一條路可選。

歷史上,那位叫艾爾·科科尼的工程師,確實離開通用自己創辦ACP電動汽車公司。但半年時間不到就陷入窘境,其生產的電動汽車一輛都賣不出去,艾伯哈德投資15萬美元就獲得這家公司不少股份。

艾伯哈德給艾爾·科科尼出主意,讓他把幾千塊鋰電池綁在一起做動力,立即就讓電動汽車續航能力達到480公裏。但艾爾·科科尼已經心灰意冷,不想再做電動汽車,於是艾伯哈德幹脆自己成立汽車公司,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

如果宋維揚把艾爾·科科尼及其電機技術挖來,那“特斯拉之父”艾伯哈德會不會再做電動車都要打個問號,因為這裏很多事情都屬於偶然發生的。即便艾伯哈德還想做電動車,那麽電機技術也得另找,因為已經被宋維揚買下了,而且特斯拉這個品牌也被宋維揚注冊了。

宋維揚又問:“電池控制系統如何?”

彭秋說:“電控系統是張家秉在做,他今天有事情沒過來。但他讓我轉達,電控系統基本沒有問題,不過需要進一步進行優化,才能減少能耗,降低電池包重量,實現更大的功率輸出。”

“我開著試試。”宋維揚坐進駕駛室。

彭秋連忙坐在副駕駛進行指導,這玩意兒跟燃油車有點不一樣。

宋維揚上輩子是開過特斯拉的,現在開自家生產的特斯拉,感覺起步明顯更加緩慢,而且電機的噪音也大得多。剛開始跑的時候還好,進入高速狀態就難受了,因為無法進行變速,喜歡飆車的人恐怕無法接受。而這款汽車的定位恰恰又是跑車,一輛無法高速變速的跑車,已經失去了跑車應有的魅力。

兜了幾公裏回來,宋維揚對幾個“學生”說:“你們也去感受一下,願意買的我成本價出售,不買也無所謂,就當玩個稀奇。”

“學生”富豪們立即坐進去體驗,結果居然感覺還不錯,即便電機有噪音,他們也認為開起來很安靜,至少跟燃油車的引擎聲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

“我買了,多少錢?”一個富豪問。

宋維揚也不知道,只能問李蘇褔和王傳孚。

王傳孚搖頭說:“不清楚。”

李蘇褔道:“汽車底盤是蓮花原裝進口的,車身的其他材料也大部分進口,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很高。電機也是從通用的新車拆下來的,這成本根本沒法計算,因為拆車之後,原車直接就報廢了。”

“呃……”眾人瞬間無語。

李蘇褔想了想說:“你們都是老宋的學生,我虧本價出售,一輛車就200萬吧。”

那個“學生”富豪笑著主動提價:“那就給個吉利數,288萬。全中國第一輛電動跑車,開出去就夠勁的,我們絕對不會吃虧。”

宋維揚笑道:“車子出了問題直接送回來,我們免費修理維護,5年之內免費包換進口零配件。”

這是把自己的“學生”當成試驗品了,換成網絡遊戲就是公測玩家,主要是為了得到客戶的使用反饋,好一步步進行後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