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中國制造】(第2/3頁)

2001年的時候,全世界都在討論中國,加入WTO會讓中國經濟崩潰的聲音占了主流。但真正到了2002年,全世界都開始談論一個短語——中國制造。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社會上反復流傳著一個真實的笑話:某人出國旅遊,興沖沖帶回來國外時髦商品,回家拆開一看——Made in China。

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

一是中國持續進行改革開放,不斷以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從1990年到2000年,整個亞洲吸收了5100億美元投資,僅中國大陸就吸收了2300億美元,占到亞洲總額的45%,所有發達國家的工廠都在向中國轉移。

二是廉價而優質的勞動力。除了中國之外,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多受過基礎教育的廉價勞動力。加入WTO可不止降低關稅那麽簡單,還有一系列貿易優惠政策,經過之前20年的積累,在對外市場全面打開之後,“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一下子就展露無遺。

就拿全球零售業霸主沃爾瑪來說,中國加入WTO還不到一個月,就直接把亞洲采購中心搬到深城。無數商品從全國匯集到特區,再通過沃爾瑪銷售到整個亞洲市場,這些外國商人的算盤可打得精著呢。

再來細說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威力,用格蘭仕來舉例。

微波爐的主要零部件是變壓器,日苯產品需要20多美元,歐美產品需要30多美元,歐美企業被日苯搞得欲仙欲死。

於是格蘭仕就跟歐美企業談判,你把微波爐拿給我來做,你以前的產量是多少,我每台成品給你8美元——這等於幫人代工,不但不收代工費,還反過來給人錢。

已經快被日企擠得破產的歐美企業,非常痛快的把生產線搬過來。中國工人三班倒,每周只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能滿足歐美品牌的產量。剩下五天時間,等於免費使用生產線,生產格蘭仕自己的微波爐,產能由此迅速擴大。

日企很快被格蘭仕的超低價搞得頭疼,於是又去找日苯廠商:你把生產線也搬過來吧,每生產一台微波爐,我不但不收代工費,還會給你5美元補貼。

就這樣,歐美和日苯的許多微波爐廠商,都把生產線交給了格蘭仕,他們只需要負責銷售,然後躺著數錢就可以了。到了2002年,格蘭仕的微波爐產量,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三分之一。

而等到格蘭仕取消代工合同,翻臉不認人的時候,就是歐美和日苯廠商的死期。因為他們已經解雇了工人,生產車間早就荒廢了,甚至連車間管理人才都不好招。

再來說芭比娃娃,北美零售價是20美元,而中國制造的芭比娃娃,離岸價只有1美元。這1美元當中,竟然包括了制造成本、渠道成本、各項稅收、制造商和渠道商的利潤,你讓美國的同行怎麽來競爭?

中國崛起,是中國底層百姓,一滴淚一滴汗匯集而成的。

日苯有個管理學家叫大前研一,他是“中國崩潰論”的提出者之一,2001年的時候還堅信中國會完蛋。到了2002年,這位先生直接出本書叫《中國沖擊》,書中寫道:“在飛臨中國第50次以後,我現在成了中國經濟繁榮論的最積極鼓吹者。未來十年,世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與一個強大的中國相處。”

大前研一的態度轉變,不僅源於中國出口額迅猛增長,更在於中國吸收外資的速度也在增長。

中國加入WTO,讓各國投資者更有信心。僅2002年,就有3萬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吸引外資500億美元,相當於之前十年總和的五分之一。或者說,相當於整個90年代,全亞洲吸引外資總和的十分之一。

長達15年的入世談判,沒有讓中國人失望,效果比預想中還更好無數倍!

在一片舉國歡騰當中,健力寶卻已經走入死局。

由於喜豐公司的強勢崛起,健力寶比歷史上更慘,今年上交利稅只有不到1500萬元。

三水政府年中的時候就開會討論,90%的人主張賣掉健力寶,而且絕對不能賣給李經緯。現在年終財報爛成那個樣子,更加堅定了地方政府的決心,悄悄找到一家新加坡企業,打算作價3.8億元打包賣掉100%的股份,其中包括工人和管理團隊的股份,順便把健力寶的品牌價值評估為零。

李經緯得知消息以後,迅速聯系媒體進行報道。一時間輿論嘩然,這可是曾經的中國第一民族品牌,品牌估值為零是什麽鬼?只賣3.8億又是什麽鬼?健力寶大樓的造價就不止3.8億啊!

三水的領導們扛不住輿論壓力,只能放棄與新加坡商人談判,並再次暗中聯絡喜豐和娃哈哈。

李經緯親自殺上門,先後跟楊信、宗老板溝通,以威脅的口吻勸喜豐和娃哈哈放棄收購。得到承諾之後,李經緯回三水跟領導們攤牌,決定以4.5億的價格買下健力寶全部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