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大富豪也缺錢】(第2/3頁)

到了2000年以後,杜夏又將精力轉到日用品零售,通俗點講就是開連鎖超市。

在2004年之前,杜夏的投資都非常謹慎,還經常諷刺那些搞多元經營的、諷刺那些拼命擴張開店的,認為這些人都是投機者,根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他堅持步步為營,以華北和西北為主要陣地,避開一線城市,在北方二三線城市布局,並宣稱2008年以前絕不南下邁過長江。

就這樣,靠著做零售連鎖,杜夏終於在去年位列中國十大富豪。

真香!

杜夏也沒能逃得過真香定律,眼看著國外超市品牌在中國攻城略地,他有了一種時不我待的危機感。於是從去年開始,杜夏瘋狂新增連鎖店,還把一大半高管換成洋人,宣稱要打造國際化團隊。

資金鏈開始崩潰,連鎖品牌的口碑開始崩潰……

一個曾經謹慎無比的學者型企業家,怎麽會犯這種致命錯誤呢?

因為杜夏突然想借助資本的力量了,他所做的一切瘋狂舉動,都是為了在港交所謀求上市。只要能夠把公司上市,資金鏈不是問題,口碑也不是問題,以他的能力完全能糾正回來,而且上市的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很可能就此在中國打造出一個零售帝國——他想做中國版沃爾瑪。

就在萬事俱備的時候,港交所已經快要通過上市申請的時候,中國外管局突然發出文件,要求對紅籌上市的三個環節進行審批。

杜夏簡直欲哭無淚,他算盡了一切,卻怎麽也算不到,外管局居然關閉了紅籌上市的大門!

在四合院裏喝著小酒,杜夏跟宋維揚瞎扯了半天,終於忍不住轉入正題:“宋先生有沒有興趣投資零售行業?”

宋維揚抿著仙酒笑問:“怎麽,杜總的公司想要融資?”

杜夏冠冕堂皇道:“零售行業想要擴張,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本來我是想要上市融資的,但外管局突然限制了港交所的紅籌,所以只能通過其他渠道尋求資金幫助。在做生意方面,別的地方我肯定不如宋先生,但論到做零售連鎖,我認第二,中國就沒有人敢認第一!我開第一家超市的時候,三個月試營業期間,銷售額就達到1億元。我開超市的第一年,打造出15家連鎖店,純利潤就達到7800萬元!如果有了宋先生的資金幫助,又有我在零售行業的經營能力,十年之內就能打造出屬於中國的沃爾瑪!”

宋維揚放下酒杯,笑道:“聽說杜總的公司,有一大半管理者都換成了洋人?讓洋人管理中國的超市,恐怕有點水土不服吧。”

杜夏立即拍胸脯承諾:“請洋人擔任公司高層,都是為了炒作上市。只要宋先生願意投資,我回去就把那些洋鬼子全部炒掉,他們在中國屁都不懂,留下來也只能吃幹飯。”

宋維揚又說:“貴公司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曝出各種負面新聞,好像管理方面的問題很多啊。而且,開新店的速度也太快了,我實在難以想象上哪兒找那麽多分店經理,不會是隨便聘用的吧?”

杜夏再次保證:“只要宋先生願意投資,近一年開的分店,我直接關掉一半!那些新店也是為了上市才開的。”

宋維揚問道:“北大的張院長跟你是什麽關系?”

杜夏笑道:“我跟他老朋友了。從2001年開始,他就是我公司的獨立董事。”

“難怪張院長要做中間人幫忙約飯局,”宋維揚恍然大悟,又一臉嚴肅的問,“你現在資金漏洞有多大,要說實話,這騙不了人的。”

杜夏搖頭苦笑:“欠銀行15個億,欠供貨商20多億。”

“你厲害!”宋維揚由衷感慨。

宋維揚感嘆的不是杜夏欠債的本事,而是欠了這麽多錢,在另一個時空還繼續瘋狂擴張。就像是一個賭徒,賭本已經砸進去了,只能莽著頭尋求翻本的機會,根本就沒有回頭路(除非有人砸巨資進來幫忙挺過難關)。杜夏的上市之路被卡後,又連續一年以更快的速度開店,只為了能夠通過外管局的上市審查。

可惜還是沒法上市,那就只能變賣資產了。

先是把建材連鎖品牌賣給外國公司,又把超市連鎖品牌賣給華潤,接著又是各種賣店鋪房產。杜夏最牛逼的地方在於,他的產業出售了十多年都沒賣完,直至2019年還待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只不過淪落到第2057名,甚至還有閑錢豪擲3000萬捐給母校修圖書館。

這全靠中國房地產行業太牛逼,杜夏從90年代中期到2004年之間,開連鎖店經常把店鋪都買下來,甚至是自己到處建商場,十年間積累的房產物業就夠他吃一輩子。

雖然欠了將近40億的外債,但杜夏的公司絕對屬於優質資產,僅旗下的固定資產就值上百億——隨著房地產市場火爆,未來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