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格局大小(第2/3頁)

去年年底的時候,遠方科技這邊投建大數據中心,有人說,蜀都的地理環境和資源都比較適合投建大數據中心。

那時候我是動過心思的,可惜,後來因為鳳城政府用誠意打動了我們,我們選擇了鳳城那邊。

大數據中心,對一地的產業升級有多大影響,想必劉書記能理解。

川蜀這邊但凡讓遠方覺得值得投資,能放心投資,這次投建的大數據中心不會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然而,我們並未看到川蜀的誠意。

其中有些事,本不該和劉書記說,但我這人年輕,有什麽說什麽。

就說這次的宣傳活動,劉書記應該也能明白我的苦心。”

劉明華喟然嘆息,他能走到這個高位,豈能不明白李東的擔憂。

此刻他心中的確是惋惜至極,大數據中心,產業升級,打造智慧型城市,這並不是李東首倡。

這幾年,其實各地政府都在尋求突破契機,進行產業升級。

劉明華來川蜀,其實仔細分析過川蜀的產業布局問題。

川蜀因為地理環境限制,工業並不算發達,主要還是農業型大省。

想轉型,想改革,那就得突破!

打造智慧型城市,在國外有先例,國內現在也有這種趨勢,劉明華甚至去各地考察過。

他之前不知道遠方居然想過在蜀都投建大數據中心,他要是知道了,無論如何都會去爭取才對!

可惜,後悔無用。

第一,他當初並不在川蜀任職,第二,時過境遷,再說這些也沒用。

而李東說的宣傳原因,他其實也清楚。

李東不是那種好大喜功的人,要是為了宣傳,去年他來川蜀進行慈善投資的時候,就該大肆炒作一番才對。

而實際上,當初遠方並未做太多的宣傳。

這時候要宣傳,還要100所學校都宣傳,他就算之前不知道,後來了解一下也清楚了。

想到這,劉明華誠懇道:“李總,這次宣傳活動,川蜀政府一定會極力配合好遠方集團。給企業最大的信心,最好的利益保障,最大的利益空間,這些都是當地政府的應盡責任。過去的事我不多說,未來的川蜀必定是包容的,我們真誠希望,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都能來川蜀投資。曾經的天府之國,現在依然如此,部分人的態度,不能代表整個川蜀!”

最後一句話,劉明華說的擲地有聲。

李東微微沉吟片刻,面露笑容道:“我相信劉書記,也相信在劉書記的帶領下,未來的川蜀會和之前截然不同。其他的話我不敢說,未來幾年,只要劉書記在川蜀一天,遠方集團就會將川蜀作為西南地區發展的核心地域。”

劉明華頓時笑了起來,不單單是因為李東的保證。

千金易馬骨!

他這次之所以對遠方這個態度,也是希望將川蜀的改變告訴所有人。

川蜀並不排外,也不封閉。

連遠方集團都願意來川蜀投資,川蜀給予他們應有的保證,其他企業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前些年,川蜀的投資環境並不好,這點劉明華心裏有數。

而他現在就是正式對外宣布,川蜀不一樣了!

他劉明華的到來,便是改變這一切的起始點。

至於如何取得遠方的信任,這點簡單,他剛剛其實也說了……極力配合遠方的宣傳活動!

他相信,李東應該明白他的意思。

這次不是有人想打遠方的主意麽,劉明華這話便是承諾,川蜀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如果誰破壞了這次的宣傳,誰就要負責到底!

必要的時候,劉明華不介意殺雞儆猴。

和杜安民一樣,初來乍到的劉明華也需要讓人明白,屬於他劉明華的時代來了。

有了共同點,李東和劉明華接下來的洽談就輕快了許多。

中途的時候,劉明華甚至問起了江北的情況。

他事業的起步點就是在江北,其中一些江北官場的老人他都熟悉。

像吳昌國這位江北政法委書記,當年就和劉明華一起共事過。

原本只有半小時的會談時間,前半程是官方會面,後半程卻是成了私下會晤,兩人足足談了一個小時。

李東一行人走的時候,劉明華一直送到了樓下。

看到這場景的人很多,不少人心中都震驚不已。

這種待遇,這種規格,說實話,哪怕李東是國內知名的富豪,也有些擡舉他了。

而劉明華,希望看到的便是這種結果。

……

從蜀都會議中心出來,李東不由感慨道:“很厲害的一個人。”

沈茜也點頭道:“的確,感覺比秦書記還要格局大一些。”

秦漢源能力不算差,待人處物也有其獨到之處。

可要是和劉明華相比,雙方還有些差距,這個差距便是沈茜說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