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錦衣夜行要不得(第2/3頁)

這就是父母,嘴上不說不代表不在意。

子女的點點滴滴,成功失敗,當父母的其實都看在眼裏。

成功了,他們會喜悅,會激動,會興奮。

失敗了,他們也會難過,會疼惜,會想方設法地給兒女幫點忙。

不過個人性格不同,表達方式不一。

李家老兩口,不是那種會表達的人,他們只會默默的去做。

省吃儉用,存錢,起早貪黑地開攤子,這就是李東爸媽前世所做的一切。

前世的一場大病,讓他們的這些努力化為烏有,臨走的那幾天,父母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對不起!”

他們覺得對不起李東,覺得拖累了李東,覺得沒給李東幫助不說,還讓兒子跟著受累。

這就是中國式的父母,子女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

李東抱了抱母親,拿起紙巾擦幹她的淚水,笑呵呵道:“媽,別煽情了,被你這說的,我都快哭了。”

“混小子,還是這麽不著調!”

曹芳嗔罵一句,這時候情緒也緩和下來了。

擦了擦眼睛,曹芳恢復笑容道:“都怪你爸,好好的說這些,害我……”

李程遠一臉無辜,我說啥了?

你自己好好的哭了起來,這也能怪我。

沒搭理自家老婆子,李程遠喊兒子來可不是為了煽情的。

知道兒子真成了首富,李程遠樂呵呵道:“東子,別理你媽,最近忙不忙?”

李東聞言馬上道:“還行,爸,你是不是有啥事,直說就是了,跟我拐彎抹角的幹嘛。”

“哈哈哈……”

李程遠幹笑幾聲,掩飾自己的尷尬。

一旁的曹芳看不下去了,接話道:“你爸的意思是,你現在光宗耀祖了,老李家祖宗十八代都是土裏刨食的,現在出了個首富,那是祖墳冒青煙的事。你爸想著,你要是有空,就回家給老祖宗上個墳。”

李東這下總算懂了,感情是這事。

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種想法在農村人心中根深蒂固。

李程遠從農村走出來,一輩子普普通通,也沒幹出什麽大成就。

現在李東幹了一番大事業出來,以前李程遠不好說這些,加上李東也忙,他就沒提這事。

可現在,李東都成首富了。

再不回去祭祖,那可是要被人罵的。

有錢就忘了祖宗,這事農村人可不能幹。

哪怕李東現在是首富,哪怕他覺得其實沒必要,可這是父母的心願,他還真拒絕不得。

而且這事其實也是慣例,無論是馬昀還是馬華騰,又或是其他成功商人比如“大強子”,名氣大了,都少不得這一趟。

網上經常報道他們回家祭祖,豪車如雲,現場發錢……

有時候,網上爭議不斷,覺得他們是顯擺。

可實際上,他們還用得著如此嗎?

誰的錢不是錢,真的錢多了花不完,非要顯示一下自己的土豪作風?

都不是!

說傳統也好,說文化糟粕也罷,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父母在世,或者族中有親人的,那更是少不得這一道程序。

曹芳一說完,李東就點頭道:“爸,這事你看著安排就好,我沒意見。”

一聽兒子答應了,李程遠頓時喜笑顏開道:“好好好,那我可就準備了,清明也過去了,不過七月十五也快了,就那天你看怎麽樣?”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一般祭祖都在清明、中元、重陽這幾個日子。

不過那是農歷,距離現在還有兩個多月呢。

李東有些哭笑不得,兩個多月以後的事,您用得著這麽著急麽。

沒有反駁老爹,李東點頭道:“就那天吧,到時候您記得提醒我,我保準回去。”

“行,我到時候提醒你,對了,東子,你二伯那邊說是想重新修譜,你覺得怎麽樣?”

李程遠口中的二伯,自然不是李東親二伯,堂的。

修譜,修的自然是族譜。

在農村,修譜可不是小事,一般幾十年才會修一次,動靜不小。

李東一聽就有些熟悉道:“爸,之前不是修過一次嗎?”

李程遠幹巴巴道:“那時候不是不一樣麽。”

“你們還真是……”李東苦笑,點頭道:“你們高興就好,修吧,修祠堂都行,錢我全部出好了。等明年我首富被人搶了,我看你們還重修不重修。”

重新修訂族譜,像李東現在,那首富的名頭肯定要掛上去的。

李東現在就尋思著,明年自己要真不是首富了,村裏那些人還重修不重修了。

至於錢,頂多也就幾十萬的事,能讓老爸老媽開心,能讓他們覺得有面子,能讓他們滿足,李東無所謂。

他掙這麽多錢,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現在家裏不缺錢用,全家開心就好。

商量好了祭祖和修譜的事,李程遠仿佛完成了什麽大事一般,長長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