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各有各的思量(第2/4頁)

李東微微點頭,輕聲道:“足夠了,尤其是今晚來的幾家中型企業,幾乎都達成了合作意向。美特好,銀座,丹尼斯,振華百貨,陽光百貨……這些企業,都是一方霸主,強的一省獨霸,稍弱一點的也遍布數個地級市。而且分布在天南海北,也有利於我們的影響力輻射。能以為20%的股份,換來他們的合作,拿到他們的渠道,我們這次賺大了。”

門店的利潤,其實只是小頭。

關鍵還在於,遠方這次控制了各大企業的渠道供應,包括物流和倉儲。

這三大塊能讓出來,才是遠方最大的成功。

其中利潤就不說了,遠方對各大零售企業的控制力,現在已經達到了巔峰。

這點,其實原本是最難達成的。

不過架不住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能力籌建自己的渠道,讓不讓給遠方,他們其實都不是太在意。

一些中型企業,倒是不想交出這些渠道,以免被遠方徹底控制。

可架不住遠方的威逼利誘。

你周邊的企業都投靠了遠方,你不願意投靠,那最終只能被群狼吞噬。

這次李東邀請的企業很有意思,很多情況都是來一家中型企業,而他們周邊城市的小型企業負責人都受到了邀請。

很多小企業的老總還沒看出來這些,可也有不少人看出來了。

李東其實就是在威脅,雖然沒說出口,然而威脅是實在的。

再加上最後遠方給出的報價其實都不低,考慮來考慮去,不少企業都選擇了妥協。

如果現在還有另一家零售集團也願意出面和遠方分庭抗禮,他們不見得這麽快妥協。

可惜,最大的兩家百貨集團,都是國企。

另一家家電零售,蘇寧雖然不是國企,可蘇寧是上市企業不說,還無法涉及百貨領域。

在華夏,零售領域當中,家電零售只是一小部分,真正大頭還是百貨領域的零售企業。

和蘇寧合作,無法得到線上的幫助不說,線下也沒太大的幫助。

至於外資,那更不用說了,李東這麽弄還沒問題,國內零售規模很龐大,李東就算收攏了這麽多企業,因為不涉及到控股,加上規模也沒龐大到徹底改變華夏零售產業的布局。

這時候,連壟斷都談不上,一家被譽為民族脊梁的企業,稍微擴大一下規模,沒人會說什麽。

可外資要是敢這麽幹,別的不說,商務部就不會同意。

這不是他們多心,而是事實。

匯源和可口可樂的並購案,到現在都沒在商務部獲得通過,而且早就有風聲傳出,這次並購案被否決的可能性高達九成。

恐怕要不了多久,商務部就會正式做出決定了。

可口可樂和匯源加在一起,真的足以影響到整個華夏的飲料行業嗎?

真的能達到壟斷的可能性嗎?

這點其實專業人士都知道,沒戲。

然而,誰讓可口可樂是外資,進入華夏可以,想並購本土大型企業繼續做大,這點卻是行不通。

外資和國企投靠不了,民營企業當中和遠方爭鋒的沒有,到了這時候,其實留給眾人的選擇不多了。

要不投靠李東,要不選擇獨立。

選擇獨立不見得就真被人吞了,可形成以遠方零售為核心的聯盟,競爭力必然大漲。

此消彼長,幾年下來,也許獨立的企業就徹底被人瓜分了市場。

能走到現在這地步的人,沒幾個真傻瓜,所以最終才會有這麽企業願意交出自己的渠道,選擇和遠方站在一起。

其他走的企業,要不不在華東地區,要不就是遠方實力偏弱的地方,這些企業也都有自己的考慮。

真要在華東一帶,恐怕也沒幾家敢拒絕的。

李東說了一會,又道:“今晚可能有些晚了,明天一早,派人奔赴各地,那些簽訂了備忘錄的企業,馬上開始入駐清查。我說不在乎差距,你們可別真以為我不在乎。這要是賬面上有問題,成了空殼子,那我損失就不是幾個億的問題了。備忘錄可以簽訂,正式合約一定要等查清楚了,才會簽訂。這些日子你們受累,多上點心。”

孫濤幾人都點頭應是,李東不說他們也不會真的大意。

總資產的評估,只是遠方自己做的。

企業的負債到底有多少,一般都是秘密,現金流到底還有沒有,這也是秘密。

一些家族式的企業,資金混亂,你不查清楚了,回頭入股的可能是一個完全沒價值的企業,甚至入股之後背上債務都是有可能的。

真要匆匆忙忙就把協議簽訂了,後期虧損個幾十億也不值得意外。

李東說完,孫濤看了看陳浪,想了想問道:“李總,那京城的市場……”

李東沉吟片刻,緩緩道:“京城地區,現在主要以物美、遠方、高鑫、華潤、沃爾瑪、蘇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