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15家子公司(第3/4頁)

我先簡單說說,目前,遠方零售這一塊,包括兩個大體系,一個就是原本的百貨體系,一個就是新加入的國美家電體系。

而倉儲和配送中心,早在之前,就被劃分到了物流集團,由物流進行統一管理。

還有一個是實業部分,08年成立的遠方實業公司,一直名聲不顯,外界知道的都不多。

這一塊,之前是被納入遠方零售集團的,後期又被獨立了出去。

因為我不想將供貨渠道和分銷渠道湊在一起,這樣容易引起一系列弊端。

這是線下零售生產這一塊,還有東宇地產,東宇地產,其實現在不算復雜。

一個遠方城大項目是主體,另外便是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建築裝修公司,以及數目有限的住宅地產部分。

當然,還包括一些固定資產,遠方大廈、綠地大廈都包括在內。

而物流這一塊,包括物流和快遞兩大部分,快遞這邊也能分電子商務快遞和普通快遞兩部分,再加上遠方物流園,勉強算的話,還能加上遠方航空。

除此之外,就是規模龐大的倉儲中心和超市部分的配送中心。

最後,便是互聯網產業這一塊。

去掉微博和商城,我們之前成立了七大事業群,電子商務事業群因為商城被拆分,已經取消。

可微博所在的網絡媒體事業群還在,目前主營門戶網和遊覽器這一塊。

林林總總算下來,我們的業務很多。

對了,還得加一個遠方慈善基金會才對。

看完了之前的一些文件,我初步有個打算,我說說,你們聽聽,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眾人豎耳傾聽,這是在外部大戰爆發前的最後一次內部權力和利益的劃分。

這次要是無法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按照李東的性格,以及頻頻變動對集團不利,未來兩三年內都不會再有什麽大變動了。

一些微調還有可能,可整體應該定下來了。

“我想了一下,最後決定,成立遠方百貨、遠方國美家電、遠方實業、遠方物流、遠方快遞、遠方倉儲、遠方航空、遠方商業地產、遠方住宅地產、遠方物業、遠方建築、遠方微博、遠方金融、遠方電子商務、遠方通訊總共15子公司。

另外,遠方總部集團,做一點微調,成立新的遠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遠方控股旗下,依舊成立四大子集團。

百貨、家電還是歸屬遠方零售集團。

物流、快遞、倉儲、航空歸屬遠方物流集團。

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物業、建築歸東宇地產。

微博、金融、電子商務、通訊,歸屬遠方科技。

其他沒有獨立成立子公司的部門和業務,按照原有歸屬,繼續保持現在的模式。”

李東說完,其他人都各自思量起來。

目前看來,好像沒有什麽變化。

不過是多成立了一些子公司罷了,實際上權利劃分好像和以前沒差別,該是誰的還是誰的。

可實際上,還是有不小變化的。

子公司的成立,代表子集團不能再直接進行管理,而是多了一道程序,這就造成了權利下放,子公司老總擁有了不小的權柄。

而子集團的董事長們,權柄則是被削弱了一部分。

還有,遠方航空被直接劃到了物流集團,不知道藍興國如何考慮。

最後一點,關鍵還是在於遠方集團的改變,別看只是一個名字,這是一個質上的改變。

從有限公司,到控股公司,這是不同的概念和性質。

遠方有限集團公司,成了遠方控股集團公司,這兩者區別就大了。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職能清晰劃分的體現。

從此以後,遠方控股集團,就不能像現在這樣,直接插手子集團的業務了。

中間會多了一道流程,其實也是對總部的一種限制。

可能是和成立執行委員會有關,李東更想將總部變成一個決策執行機構,而不再是實際經營者這個地位。

總部,只負責戰略的制定和施行,以及指導。

實際經營權,卻是下放到子集團。

而子集團的權利,又被旗下的子公司分潤了一部分。

總體來說,大家其實都有些損失,但是不大,被所有人均攤了。

而權柄,則是下沉,底下人的權利會增加一些。

當然,至高無上的李東,權利沒有下降不說,反而擺脫了一些實際經營上的難題。

以後,他需要處理的文件會少很多。

這時候的遠方,一些分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甚至都要報到李東這來。

可成立控股集團之後,經過層層推進,到他手上還沒決定的事就少了。

一般的大集團,到後期,都會向這個方向轉變,不算太突兀。

大集團的掌門人也不是真的鐵人,李東還年輕,現在還行,他要是再這麽下去,累死了都有處理不完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