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 商界精英們的默契(第3/4頁)

華夏的民營企業家,登頂亞洲首富之位,已經讓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傾斜。

當李東選擇狀告《福布斯》的一刹那,這種傾斜已經成了決定。

現在不拖李東後腿,李東哪怕今年成不了首富,明年,後年,反正不久的將來一定是!

華夏如今在融入世界,不但硬實力需要提升,軟實力同樣需要!

而一個世界首富的寶座,就是商界的軟實力之巔。

而且遠方有一點好,不是專營房地產和能源壟斷的企業。

真要這種企業的掌門人,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那也是褒貶不一,惹人爭議。

反而是遠方這種以互聯網和零售為主的企業,才會被人認同。

如今的全球富豪榜,世界名企排名,都是以這兩種人為主,當然,這是指民營。

民營企業中,零售業和互聯網產業,占據了半壁江山以上。

大亨當中,也是如此。

其他壟斷性產業的企業,反而不被人所謹記,那樣的財富和實力,讓人覺得理所當然,根本不會產生如李東這些人的名人效應。

……

同一時間。

遠在美國的福布斯集團,也收到了消息。

時任福布斯集團CEO以及福布斯雜志總編輯的史蒂夫·福布斯,聽到消息的時候,也不由有些發怔。

不過發怔也只是一瞬間的,對著電話,史蒂夫·福布斯用英文笑著回應道:“我們接戰!

Titan Lee很有趣,也很有遠見。

下一期雜志就以Titan Lee為主題,做一次專題報道。

甚至必要的時候,我可以親自去華夏和他聊聊,做一次專訪。

他需要用我們炒作,我們也需要。

互惠互利的事,我想他也不會在意到底是輸是贏,同樣的,我們也不會在意。”

福布斯並不是沒有對手,在美國,《財富》雜志就是他們最大的對手。

而史蒂夫·福布斯也不是無名之輩,他被譽為經濟預言家,獲得過很多殊榮。

而對於炒作營銷,他也拿手。

1996年到2000年期間,他曾經自費6700萬美元,兩次參加總統提名人競選。

想當老大的心思自然是有的,可史蒂夫另一個目的,就是借助提名人競選的機會,讓所有人知道《福布斯》記住《福布斯》。

按照他的話來說,這點錢只夠在超級橄欖球賽中購買10分鐘的廣告。

而他花了同樣的錢,卻是讓全美甚至全世界都記住了他和《福布斯》。

所以,對東方那位新晉亞洲首富的年輕人,史蒂夫·福布斯很快就猜到了他的目的。

李東,史蒂夫研究過。

福布斯雜志推出的全球富豪,他都研究過,至於李東怒斥的沒做深入調查,財富低估,史蒂夫都懶得辯解。

別忘了,那是08年的排行!

三個月前,李東的個人財富,以及當時的環境,本來就差不多如此。

11月份給出的排名,已經是看在華夏民眾需求的份上,福布斯華夏榜才做了一次實時更新,而實際上,這種統計都不是實時的,而是提前幾個月就做了出來。

08年11月份,李東個人財富1080億,09年1月份福布斯統計結束,給出的結果是1450億以上,福布斯這邊沒有任何低估李東的意思在裏面。

至於現在,誰知道李東到底有多少錢。

而且經濟環境一天一變,現在發布的榜單,自然沒那麽精確。

對著電話說了幾句應戰的事,史蒂夫繼續道:“另外借著這次機會,我們之前不是一直在議定實時富豪榜的問題嗎?這次如果最終和Titan Lee無法達成一致,那我們可以退讓一步,承認我們失誤,借此機會,推出實時富豪榜!”

對他們這些商界精英來說,退也好,進也罷,最終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

這次李東不鬧騰,他們推出實時富豪榜追蹤,可能會引起一部分富豪反感。

可現在沒問題了,你看看,李東這位大亨都覺得沒有實時更新他的財富,選擇了起訴。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為了更好地讓公眾了解到情況,為了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福布斯精益求精,選擇了費時費力,實時進行追蹤。

這樣一來,哪怕最終在李東這邊妥協,他們也賺了。

原本還想著推遲幾年再出爐,現在他們無論進還是退,都不算輸。

而且還能借著李東的風頭,《福布斯》也跟著火上一把。

李東省了大筆的廣告費用,他們也一樣如此。

對手《財富》想超過他們,繼續等著吧!

商界的精英們,隨時都能抓住契機,給自己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網民們還在熱議《福布斯》攤上大事了,殊不知,這是雙方心照不宣達成的默契。

李東並未和他們商量,福布斯也沒有通知李東。

反正大家就這麽默默地去做,最終的結果,對雙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