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1章 嘴硬

竹內三郎是做瓷器的,鳴清制陶也是扶桑國三大骨瓷名牌之一。他本人對瓷器,不論是陶瓷,還是骨瓷,都是有不錯造詣的。

淩瓷的照片發過來之後。

他摘下眼鏡,靠近手機,細細看過一遍,沉默了一會兒。

“池田桑,你看看。”

池田小松倒是剛才就注意到他的表情了:“是柳夏的消息麽?”

“嗯。”

“……這就是——淩瓷?”池田看了看周邊,並沒有旁人,但他還是放低了聲音:“這是華國什麽古老工藝麽?它看上去,完全給人一種宮廷陶瓷的高貴感啊,但偏偏又這麽——怎麽形容呢,就像是盛景時期,那些綻放的正紅牡丹花,嘖。”

池田小松是負責設計和創意的副社長,和竹內三郎並不一樣,所以他在藝術領域也更有說服力。

聽到他這麽說,竹內三郎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這對我們在華國的營銷戰略,會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竹內猶豫了一下,池田雖然不是跟林海文直接沖突的人,但是對於華國人來說,扶桑是一體的。鳴清的聲譽受到傷害,一定會影響到池田所在的則雲制陶,所以他還是選擇跟池田坦誠交流。

對竹內來說,林海文的批評也好,甚至是罵他不要臉也好,其實並不是特別讓他在意的事情。但是他們在華國這個越來越大的市場中,能夠和英國人、法國人競爭,絕對是他們不可能輕視的問題。

如果因為這麽一場沖突,倒是鳴清,乃至整個扶桑的骨瓷企業都敗走華國,他承擔的壓力,恐怕是不可承受的。

池田想了想;“應當不至於,這種瓷器明顯是藝術瓷,不夠薄,也並不好用。作為藝術品欣賞,固然是不錯的,可是如果拿來日用,恐怕並不會受歡迎吧?”

說到點子上了。

骨瓷取代陶瓷,成為高級瓷器的主流,不是因為陶瓷不夠藝術,而是不夠實用。陶瓷的這個劣勢,不會隨著淩瓷的誕生而改變。

“是的,是的,就是這樣,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這是個很敏感的國家,我們尤其敏感,竹內桑,希望你明白我們不是來華國爭強鬥勝的。”池田提醒了他一句。

“我明白。”

……

微博上,對淩瓷有所了解的並不多,而且看過實物的更是幾乎沒有。那些藝術類大V,文化報紙下頭,很多人都挺疑惑。

“這個瓷看照片確實很不錯啊,但是不是有那麽牛啊?”

“陶瓷跟骨瓷之間的差距,那就是馬跟汽車之間的差距,是歷史必然吧,林大神恐怕沒有回天之力吧?”

“說真的,有沒有大神來說說看,這個淩瓷究竟好在什麽地方??”

最後這個提問的人,非常誠懇,點贊數也是最多,明顯不懂的人超多。好為人師的網友在微博上最不缺的,所以下面也有人給他科普了。

“我不是什麽大神啊,不過大概地講一講哦。從圖片上看,這個淩瓷的藝術性非常強,用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類似於西方一些現代派的畫家,抽象派的畫家,用很多的單純的色彩、線條,尋求一種不規則的、自然的,具有強大表現力的呈現。淩瓷釉色上這些胭脂紅,紫色之類的,應該是燒造過程中自然窯變,林大神說土與火的靈魂交融,雖然有點玄,但還真是這個意思,非常自然而然,天真爛漫的一種美感!不過林大神對抽象派格外看不上的,就不知道他為什麽會弄出這麽個淩瓷來。”

“淩瓷是淩鳴大師燒出來的啊,而且人家又不是自己畫的,是火燒出來的,跟那些畫家不一樣吧?”

“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我看不懂,因為那些神經兮兮的老外的畫,我也是看不懂的。”

“臥槽,那豈不是很值錢,我看那些亂起暴躁的畫,動不動就幾千萬美金。”

微博上的業余人士的討論只能草熱度,真正開始出現對淩瓷的評價,還得等展覽之後,晚上開始,各大平台都初稿了。

其中頗有一些具有專業性的。

皇城博物館的譚文宗研究員,寫的文章被發在了《皇城博物院院報》的電子網站上,而且也被帶著鏈接一起轉到了微博上。譚文宗是華國陶瓷屆數一數二的大佬了,他一開口,文化報、收藏報、藝術報,各家大V,引用的就格外的多。

一下子成了專業評價的主流。

所以林海文從惡人谷裏兌換出一個泰窯瓷罐,還是相當劃得來的。

譚文宗從釉色、呈現力、器型開始談,一直談到陶瓷史,以及他認為淩瓷在陶瓷史上的可能地位,最後也沒忘了把他那句評價給加上。

世間之美,美不過淩瓷一盞。

這麽濃郁的溢美之詞,再加上熱度狂升,迅速吸引到了文化板塊之外的媒體關注,一下子就成了個徹底的社會熱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