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7章 委婉的林海文

林海文點頭說辦,他是沒有任何遮掩的。

華美淩瓷展的小型閉幕儀式上,眾多記者雲集當場,甚至包括好幾家國際媒體的駐華機構,也都來捧場,可見包括《亞洲藝術档案》在內的眾多國際期刊的報道,確實非常實在地給淩瓷刷了一把存在感。

“林,歐洲對淩瓷表現出非同一般的熱情,這是近年來,西方世界對華國的古典文化元素少有的追捧,你認為原因是什麽?是你還是別的什麽理由?”法國大報《費加羅報》的記者獲得了外國記者的第一個提問機會。

林海文的回答無懈可擊:“華國文化非常的美妙和精彩,隨著我們國家重新崛起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和強國,世界重新正視華國文化是一個趨勢。這和過去數百年來,西方世界主導了藝術世界的審美標準一樣,藝術無法脫離於經濟和國家權力而存在。除此之外,我認為,淩瓷追求窯變的自然之美,是符合現代美學的。事實上,華國的哲學當中,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身就是非常富於遠見的,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健康的生態和天人交流,在今天越來越得到肯定——這應該是東方哲學給世界的貢獻,世界需要重新去發掘它的能量和可能性。”

而涉及到更多的具體問題時,比如一些國內一些藝術專業刊物,問起淩瓷的釉料、窯變控制,林海文就一律推給淩鳴了。

一直到後面終於有記者問起陶瓷公盤的事情,林海文才肯重新接回話筒。

問的是《美術家》的記者。

“這個問題,我想要問一下林海文先生,最近坊間有傳言,說您有意組織一個新的陶瓷展覽,而且設想是非常龐大的,融入的元素也非常多,包括據說也有線上和線下的聯合推動,是陶瓷,甚至是華國工藝品展覽領域,一個先鋒性的嘗試。不知道您能給予確認麽?”

出乎意料,林海文幹脆利落。

“可以,這個事情是存在的,我們——我和淩鳴先生,在這次展覽的過程中,看到了公眾對好的瓷器的熱愛和追捧,我們認為現在的一些瓷器展覽並不足以將這種熱情轉化為產業的發展機會,所以才萌生了這樣的想法。當然,我認為形式上東西,包括組織上的東西,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將好的瓷器和老百姓拉近距離,重新點燃我們華國陶瓷的薪火——一定是基於老百姓,基於實用性的火種。具體的方案,我們今年晚些時候,應該就會有給出來。”

林海文這一確認,底下記者全都燃了。

國內外記者的燃點不太一樣。

國外記者熱衷於尋找一種新聞:讓華國文化重新成為世界主流的一些努力,以及對抗西方文化入侵的努力等。林海文這一舉措,連帶著他此前和扶桑國骨瓷企業的過招,絕對是一個民族主義的行為——讓華國的陶瓷,打敗西方的骨瓷。

他們的潮點在這裏。

而國內的記者,大多知道陶瓷協會此前的表態,以及白明正的言論,他們從中嗅到了行業內訌的美妙味道——這意味著關注度和點擊量,尤其這一出內訌中,還有林海文存在,那更是銷量保障了。

想要提問的手,一根根舉起來,跟倒戳在地上的畸形白蘿蔔、黃蘿蔔一樣。

《新文化報》的老朋友得到了機會。

“因為此前我們也知道了一些業內人士的回應,積極的回饋可能並不多,所以林先生是不是會擔心組織這個展覽會遇到困難,以及您是否跟包括陶瓷協會、瓷都大師瓷協會,還有您所在的美協等等機構溝通過了?能透露一下他們的意見麽?”

現場就坐的,除了林海文和淩鳴,華美的江濤院長親自陪同,這會兒他看著林海文被問到了臉上,雖然有點為他擔心,但還是非常有興趣地去看他。

“這位記者,不知道你今天來采訪,有沒有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批準啊?不知道署長是個什麽態度呢?”林海文笑眯眯,小小反問一句,看他的老朋友江玉小姑娘被堵住了,才心情愉快地回答:“目前來說,我們這個公盤,還是個企業行為,只是說究竟多少個企業來做,還在協商,你提到的這個那個協會,這個那個官方,我認為勞動到他們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小打小鬧,他們都是家大業大,什麽都去麻煩人家,也不對,是不是?

另外,你提及的業內人士,我不太清楚是誰啊,之前我倒是看到川白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白明正先生的一些發言,這位白先生之前呢,挺熱情地跑上門來,說什麽讓我加入瓷都大師瓷協會,還想讓淩瓷跟協會的一些作品辦一個聯展,又說要讓淩瓷去評選什麽金獎。總之是特別的熱情,我都受寵若驚,不曉得是不是出門踩了狗屎,讓白先生這麽看重。但後來才知道說,白明正先生有意參與我這個公盤的設想,當然了,他作為瓷都大師瓷協會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