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踐行‘邇’字之意(第2/2頁)

陳子邇自己獨自琢磨了一下到底這個思路的問題出在了哪裏,有了點小想法之後他還是找到了王福康。

王教授看著嚴厲,但是學生找他討論問題,他可是歡迎著呢。

陳子邇也不跟他來虛的,簡單寒暄過後,直接跟他說:“王老師,這幾周聽你講課,我總覺得在城市裏一味的修建過寬的馬路和高架最終可能還是會堵。”

王教授問:“你怎麽想的?”

陳子邇說:“也沒什麽特別的想法,我就是覺得修路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小轎車增長的速度,你上課也講過,路修好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誘導車流量的增加,所以我在想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路越修越堵!”

王福康一聽覺得有點意思,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發展很快,歷史遺留的負擔又過重,城市的基建雖然大搞了幾年,但還是不夠,起碼從現在來看總的供應量還是不夠的,不修路你讓城市裏越來越多的車怎麽走呢?”

這也是個問題,陳子邇撓頭,他想了想說:“修路當然還是要修的,我的意思是不必一味的追求增加路的供給來滿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因為再怎麽修也肯定是滿足不了的,以後買車的人會越來越多的,中海那麽大的城市機動車3、4百萬輛那一點問題都沒有,修多少路才能滿足?”

王福康笑了,“3、4百萬輛?中海現在不過幾十萬輛的車子,那得翻多少番才夠?”

陳子邇急了,大城市的擁堵問題,除了人口眾多這個挑戰以外,沒有任何人估計到國家經濟水平提升的那麽快,車輛那麽迅速的走進百姓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中海和其他一線城市比起來算是不賭的,那是因為從92年中海就開始執行拍照拍賣政策,控制機動車的增長,沒有這個先見之明,估摸著也好不到哪兒去。

但你怎麽說服王教授相信未來的車輛數量會漲的那麽快?

陳子邇一時沒什麽辦法,只怪他自己學術不精,半吊子的水平想說服一個教授?癡人說夢。

他決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查查數據,找找理論,最後形成有理有據的文字,這樣教授再牛還是得認他。

而這些資料要去國外的書籍、期刊上去找,這是顯而易見的,國外的城市建的好,相關的理論發展的肯定也更加完善。

對於別人來說,這是個難事,因為看不懂。

但對於陳子邇來說,這不是個事。

讓世界變得更好,就從一些小細節做起,走運的話畢業論文都能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