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暈輪效應(第2/2頁)

陳子邇發自內心的笑了,這個老刁,還真有意思。

刁亦珊也主動端起酒杯,“陳總,我代表我哥敬您一杯。”

蔡照溪在旁邊都驚訝,這個驕傲的小姑娘怎麽今晚表現的這麽成熟?

他略有好奇,隨後也對刁亦傑說:“刁總,我敬您。”

酒桌之上嘛,見她如此,陳子邇也作出一番真誠的表情,“上次是我們決策草率了。”

刁亦珊聽了心理痛快極了,那幾天做夢都在想著陳子邇說出這樣的話。

但嘴上還是說:“過去的事就不提了,我還要感謝陳總,讓我長大了一點。”

“哦?”陳子邇疑惑。

刁亦珊湊過來小聲說:“我哥講的,有人對我說不,我才會慢慢長大。”

陳子邇敬佩,刁亦傑沒什麽知識,但果然有智慧。

現在這麽一看,這刁亦珊好像沒差到哪裏去,只是帶了點高級知識分子的傲氣罷了。

陳子邇放下酒杯想了想說,“刁小姐聽說過暈輪效應麽?”

刁亦珊迷惑,“什麽效應?”

蔡照溪見多識廣,解釋道:“暈輪效應,頭暈的暈,輪子的輪,我好像在哪兒看到過,應該是一個心理學名詞。”

刁亦珊這次聽明白了,至於刁亦傑……他只顧吃菜了。

陳子邇說:“照溪說的不錯,這是個心理現象,所謂的暈輪效應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臆測心理,在人際關系中這很普遍,有點盲人摸象的意思,就是說每個人在了解其他人的時候往往只了解局部就得出整體印象。”

“比如我們常常說的‘一白遮百醜’就是一種暈輪效應。事實上白了也不一定好看,但我們感知上有了這個‘白了會比較美’的經驗。所以如果捂上眼睛,單單告訴你一個姑娘很白,大多數人會在腦海中形成比較漂亮的形象,如果告訴你一個姑娘有些黑,那麽大多數人又會形成一個比較醜的形象。”

“但事實上白醜白醜的人有的是,我原來對刁小姐有些誤解,也是著了暈輪效應的道了。”

刁亦珊被‘白醜白醜’搞的噗嗤一笑,道:“沒關系,我原來對陳總也有些誤解,現在發現您還是個挺有意思的人。”

兩邊的誤會解的差不多了,氣氛好像都變得輕松了起來。

陳子邇高興於化敵為友,玩性也起,說道:“提到暈輪效應,我又想起個故事。”

刁亦珊講:“說來聽聽。”

陳子邇講:“俄羅斯有個著名的大文豪叫普希金,就是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那一位。”

1830年的時候,普希金31歲,他文豪、詩人的名譽如日中天,當時有一個叫娜達麗婭·岡察洛瓦的姑娘,她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女。18歲的娜達麗婭猶如剛剛盛開的玫瑰,清香誘人,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普希金瘋狂的愛上了她。

1828年普希金第一次求婚未果,但他不想放棄,於是在1830年第二次求婚,這次他成功了,終於實現了夢想。

但是婚後兩人的生活並不幸福,娜達麗婭雖然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普希金是個詩人,寫好詩自然是想讀給自己嬌艷動人的妻子聽,但娜達麗婭總是捂著耳朵說:“不要聽,不要聽。”

“相反,娜達麗婭喜歡的是各種豪華的晚會、舞會,整日遊樂,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債台高築。這樣也就罷了,問題是他的妻子言行都有些輕佻,果然在1837年她為普希金招來了麻煩,當時的憲兵隊長丹特斯瘋狂追求普希金的妻子。”

普希金自然有身為成功男人的驕傲,於是他和丹特斯相約決鬥。

一個憲兵隊長和一個文人決鬥,結果還用說嘛?

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

一代文豪,就這麽去了。

“就這麽死了?”刁亦珊有些震驚。

蔡照溪也是沒想到,“我們的文化裏有死要重於泰山這麽一說,普希金也是一時人傑吧,這死的……”

陳子邇也有同感,“是死的有些太草率了。”

“太不值了。”刁亦珊惋惜的說。

陳子邇講:“這其實也是一種暈輪效應,普希金是詩人,看到娜達麗婭美麗動人,以詩人的那種情感爆發,你想想,那在他看來這樣的女子必然也是有著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的。但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刁亦珊眼睛閃著光,她好像也有點暈輪效應了,看陳子邇這麽侃侃而談,什麽普希金都是信手拈來,怎麽覺得以前也是對他認識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