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1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

2007年1月1日,沈馥英文單曲《Feel It All》發布,國內外一片好評!

國外媒體好評《Feel It All》,因為從這首歌中聽到了一種純粹。簡單的編曲,簡單的樂器,簡單的旋律,卻能讓人聽到驚艷的音樂蛻變。

國內媒體好評《Feel It All》,是因為國外媒體好評在先,再加上一些在“同性戀”風波中站錯隊的媒體想跟沈馥示好。

跟紅頂白,人之常情。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沈馥的“創作才華”,已經讓她成為華語歌壇一姐的有力競爭者。如果她在國際歌壇再成功一點,加冕“亞洲天後”也是實至名歸。

之所以差那麽一點,一是沈馥的作品還略顯不夠多,她的參照物不是那些靠一首歌吃一輩子飯的人。二是她還沒開演唱會,通常來說,唱片銷量和演唱會現場人氣是檢驗歌手的硬標準,一天沒開演唱會,其市場價值就還沒穩固。

不過進入2007年,無論圈內還是圈外,都感受到了沈馥與以往的不同。她還是那個自己開工作室的獨立歌手,還是那個得失淡然的典雅女人,可是這次回歸,沈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厚積薄發,強勢回歸。

《Feel It All》發布第二天,網上的搜索指數就達到了火熱級別,相對應的,人們對《伽藍聽雨》的期待值也更高了。

新歌發布第三天,《Feel It All》開始在歐美各大音樂排行榜上露頭,多家音樂節目和音樂雜志點評了沈馥這首“風格濃郁”的新歌MV,稱這是一次超乎預料的轉型,紛紛肯定只有沈馥這種不拘一格、風格多變的原創型歌手才能真正給人驚喜。

商人的嗅覺是最敏感的,新歌一出,跟沈馥經紀人聯系的廣告商就從8家飆漲到23家,其中不少家是知名品牌。

沈馥本來還可以更火,可是她被人搶了風頭。

……

1月6日,國外媒體爆出重磅消息:八大名莊之一的奧比康莊迎來了中國新主人;波爾多地區的第一個中國內地買家,重金收購頂級酒莊。

緊接著國內媒體報道說:奧比康莊的新主人不是之前盛傳的內地傳奇家族祝家,而是一個神秘的邊姓年輕富豪。另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交易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具體交易金額沒有對外公開。但據業內人士估計,最低成交價格也應該在40億-50億人民幣之間。

報道一出,國內的互聯網亢奮起來。

這種亢奮的情緒其實一點不奇怪,它來源於自鴉片戰爭起開始不斷積累在中國人血肉骨骼甚至基因裏的民族自卑感。

沈馥為什麽火?為什麽能火速晉升至天後的地位?

歌好聽是其一,進軍國際歌壇並拿獎是其二。

如果硬要給歌好聽和國外拿獎這兩項分配一個百分比,沈馥獲得MTVEMA年度最佳單曲這一項,最少要占70%以上。換句話說,沈馥今日的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在國外拿了獎,因為她代表中國人,在西方人跟前刷了存在感。

一直以來,中國人極度渴望被接納,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西方承認,極度在乎外國人的觀感,很多時候,甚至拿外國人的評價作為衡量自己的標尺。

這種思維是廣泛而普遍存在的,貫穿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每一個角落。

不久前的2006年4月,《環球時報》主辦的“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評選就是一例,作為一家“主流媒體”,搞搞噱頭拉動旅遊其實沒什麽錯,可是他這個主題的角度卻很有問題。

為什麽不是“外國人最鐘愛的50個中國景區”?

為什麽不是“外國人不可錯過的50個中國景區”?

為什麽偏偏是:“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

三個句子,看出分別了嗎?

就像某媒體評論員說的:中國景點,何至於那麽在乎外國人的眼光?用外國人的眼光把自己的景點排個座次,這種評選本身就帶著一種巴結外國人審美的文化自卑意識。

於是乎,越來越多在外國混不下去的人知道一件事:去中國!中國喜歡聽外來的和尚念經,中國的女人還特別熱情。

不僅僅是這次景區評選。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很多東西,都是外國人說“好”,才算真“好”。就像電視機裏不時蹦出來個外國人做廣告,就像某個唱歌跳舞說繞口令的綜藝節目必須找兩個白皮膚或者黑皮膚的留學生參加才算受歡迎,就像大年三十的春晚也要找幾個洋面孔證明我們已經國際化……就像國內媒體想論證我們的發展速度世所罕見時,自己說了一圈,最後必定引用外媒報道裏如何肯定、如何驚嘆、如何覺得不可思議來一錘定音。

還有,一部雲山霧罩的小眾電影,本來反響平平,但只要在國外拿了一個不輕不重、不鹹不淡的什麽獎,立刻就有了名氣,國人慕名去看,N個影評愛好者放馬後炮去深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