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進軍手機市場

羅切斯特,鄧教授家。

會客廳裏飄著好聞的咖啡香氣,主賓雙方一邊品嘗咖啡一邊交流,會面氣氛十分融洽。

現年62歲的鄧教授出生於香港,三年前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知名數據機構Thomson Reuters(湯森路透)預測“OLED之父”鄧教授是未來五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雖然外界各種預測甚囂塵上,鄧教授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鄧教授身上,邊學道看到了大學者特有的從容氣質。

那股從容跟腰纏萬貫的底氣十足不同,跟手握大權的盡在掌握不同,那是一種很純粹很真實的從容,就像“雲聚要下雨雲散會天晴”一樣自然。

老話講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是很有道理的。

會客廳裏一共坐著五個人——主人鄧教授、鄧教授的妻子和鄧教授的女兒;客人邊學道、洪誠夫。

在場的鄧家三口人不僅掛相,氣質和職業也都一樣,全是大學教授——鄧教授的妻子是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教授,鄧教授的女兒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的教授。

可以說,鄧家是標準的書香門第。

鄧教授的女兒畢業於耶魯,跟洪誠夫是校友,這次會面正是兩人牽線促成的。

對鄧家來說,跟邊學道這樣聲譽不錯的年輕富豪結個善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何況大家都是華人,血脈同源。

而對邊學道來說,既然他想要以OLED為切入點進軍實業,那麽來拜訪“OLED之父”算得上應有之意。

還是那句話,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鄧教授被公認為是“OLED之父”,其對OLED行業的認知和理解肯定遠超旁人,所以邊學道想來聽聽鄧教授是怎麽看待OLED行業前景的,當然,如果可以,等有道集團的OLED產品成型後,他想請鄧教授去站一下台,造造聲勢。

放下手裏的咖啡杯,邊學道看著鄧教授禮貌地說:“我這次登門拜訪,其實是想從您這裏取取經……您是OLED領域的權威,我想聽聽您的意見,再做決定是否涉足OLED行業……因為我獲得的消息顯示,歐美日韓幾家大企業在OLED上燒了好幾年錢,可到現在,距離商業化生產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特別是日本的幾家企業,傳出風聲要暫停相關項目,所以我有點猶豫。”

邊學道說的很直接,因為經驗告訴他,跟這些在美國生活大半輩子的華裔打交道,直接一點比沒營養的客套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好感。

坐在窗前的鄧教授聽了,溫和地笑道:“我只是運氣比較好,偶然發現了有機發光材料,得了個虛名頭銜。至於說權威,那是談不上的,在OLED領域內有太多造詣比我深的學者,他們才是真正的權威。”

“不過你今天千裏迢迢來登門,我很樂意把自己近30年的OLED研究心得跟你交流一下。老實說,這幾年看著中國企業不搞研發,拿錢直接從歐洲、韓國、日本買整條人家已經進入淘汰序列的LCD面板生產線,我心裏很替他們著急。”

停頓了一下,鄧教授繼續說道:“LCD現在看市場不錯,但從趨勢上講,OLED必定是未來主流。一旦幾年後OLED技術成熟,中國的LCD面板廠肯定要面臨嚴峻困境。可是我看很多中國企業很享受追隨者的位置和眼前的無風險市場,在全球競爭的大環境下,這種心態是很要命的。”

鄧教授說完,邊學道問道:“OLED的價格偏高,應該能給LCD留出足夠的調整期吧?”

鄧教授聽了,緩緩搖頭說:“恰恰相反。”

“相比液晶,OLED的結構要簡單得多。比如說,液晶顯示需要一個光源系統,包括發光器件、驅動電路和導光板,而OLED則不需要。此外,液晶的封裝需要考慮液體材料的特點,例如流動性、不可支撐性,而OLED沒有這些問題。因此我說,一旦OLED顯示技術大規模應用實現量產,必然會在成本上表現出一定的優勢,至少其成本不會顯著高於液晶產品。到那一天,面對更薄、更清晰、色彩更逼真、響應更快、能耗更低且還能實現透明的OLED屏,LCD只能拱手讓出市場,沒有一點反抗余地。”

會客廳裏靜了幾秒,洪誠夫開口說道:“我最近看了幾篇有關OLED的論文,似乎不少研究者都認為OLED的主要市場是正在興起的智能手機,他們覺得OLED在電視上的性價比遠低於LCD。”

喝了口咖啡,鄧教授用確定的語氣說道:“你說的這點我不能認同。手機是用來通話的,電視是用來享受的,相對於手機,明顯電視更追求高畫質,所以我堅定地認為OLED與電視是絕配。”

“至於有些人覺得OLED更適用於手機,根本原因是技術還不夠成熟。生產一塊手機屏和生產一塊電視屏技術原理是一樣的,但尺寸越大出現壞點的幾率就越大,因此成品率難以保證。眼下OLED的良品率本身就很低,所以大屏不用做,想一想就足夠讓很多人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