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殺秋

距離5月8日《中華好聲音》第一季第一期播出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華好聲音》的四大音樂導師終於出爐了。

導師名單出來的如此之晚,只因廖蓼報上去的三個導師組合方案全被邊學道否了,然後一直沒有回音。

直到實在不能再拖了,廖蓼才堵著邊學道把四個導師敲定下來。

最終的方案,廖蓼不意外,邊學道自己很意外。

因為思來想去,他決定第一季《中華好聲音》啟用跟另一個時空第一季一樣的導師陣容——劉那庾楊。

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有三:

其一,這個導師組合的“化學反應”是得到過印證的,屬於成功搭配,做熟不做生,風險相對小。

其二,因為是第一季,全球海選出來的優質學員很多,嗓子、唱功、形象綜合條件過硬的素人歌手達幾十人,只憑這些素人歌手就足以支撐起第一季的高品質,所以導師沒必要上“頂配”。

而且,邊學道給出的這個配置事實上已經很高端了,“鎮場大佬”劉喜去年剛在燕京奧運會上唱了主題曲,那庾楊三人江湖地位也都不低,這樣的導師團在2009年絕對夠档次。

其三,聰明人做事都講究細水長流。

《中華好聲音》不是只做一季,按照邊學道的想法,只要口碑不崩,十季十五季都可以做。

然而可以預見的現實是,優質素人歌手資源不是無限的,會一季比一季難挖掘。另一方面,《中華好聲音》大火之後,其他電視台肯定會跟進制作類似節目,到那時,對素人歌手資源的爭奪會愈演愈烈,換言之,做到三四季之後,節目就要從靠學員撐品質向靠大牌導師吸眼球的方向轉變。

可是相比優質學員,優質導師是更加稀缺的資源。

導師的稀缺性首先體現在“夠格”。

作為一档全國頂尖的音樂選秀節目,導師必須得服眾才行。

所謂服眾,首先你得是大牌,而此“大牌”,不單單指出道早,有幾首歌,有一定名氣,它還需要導師具備高人一籌甚至數籌的專業素養和音樂理念。

最起碼台上學員唱完一首歌,導師得能從專業角度跟學員討論曲式、樂器和音樂風格,得能給學員以專業建議和點撥,否則一個只會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坐在導師席上,開口閉口就兩句“你唱的很不錯”、“你的聲音很好聽”,那樣不只是該導師自取其辱,對《中華好聲音》這档節目的權威性也是一種傷害。

導師稀缺性的第二點體現在“綜藝感”。

“綜藝感”這東西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

說復雜吧,“綜藝感”要求明星口才好、思維敏捷、會控制氣氛、會玩梗、有一定文化藝術積累,同時還得能放下包袱玩的開,收放自如。

說簡單呢,其實就六個字——高情商!會說話!

相比知名度和音樂素養,“綜藝感”這東西尤其可遇不可求,因為它取決於人的性格,算得上是天賦的一種。

仔細數一數,兩岸三地大牌歌手雖不多也不少,可去掉生性高冷的,去掉天生話不多的,去掉已經過氣的,再去掉說話耿直的,會發現其實可選擇不多。

特別是四位導師的組合還要講究男女比例,講究音樂風格類型區別,以及兩岸三地所屬地域比例等,可選擇的範圍再次縮小。

正因此,合適的大牌導師一定要像“回血丸”一樣,在關鍵的時候吃,在必要的時候請,用新導師抵消觀眾的審美疲勞,把觀眾牢牢留在電視和電腦前。

不然的話,假設沈馥沒有懷孕,然後《中華好聲音》不計成本,第一季就組合出沈馥、張學友、李宗盛、周傑倫這樣一個超豪華導師陣容,第一季是爽了,以後怎麽辦?

第二三季還能請誰?

第四五季還有誰可請?

導師陣容既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越請越差,第一季直接封頂,請問以後還怎麽玩?

沒得玩!

……

……

貢院六號,樊青雨家。

晚飯四菜一湯,一葷四素。

餐廳裏,邊學道挨個菜嘗了一口,點頭說:“手藝不錯。”

幫邊學道盛了一碗湯,樊青雨微笑著說:“一個人在燕京漂泊,要是再不懂用美食犒勞自己,人生未免太沒意思了。”

相對坐定,等邊學道喝完湯,樊青雨端起面前的酒杯,看著他說:“這一杯,謝謝你。”

擦了擦嘴,邊學道手放在酒杯旁,沒端,看著樊青雨問:“謝我什麽?”

樊青雨平靜地說:“謝謝你收留我。”

想了想,邊學道端起酒杯,輕輕跟樊青雨碰一下杯,喝了一小口,放下酒杯說:“我做事都有理由,以後不要說謝了。”

“嗯。”樊青雨聞言認真點頭。

接下來兩人沉默吃飯,只有客廳音響裏音樂的旋律在房間裏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