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描瀾

7月15日,羅蘭·艾默裏奇執導的災難電影《2012》第一部時長48秒的官方Teaser放出,立刻風靡互聯網。

2億美元投資砸出來的特效不是蓋的,逼真的天崩地裂世界毀滅場面震撼了所有看到預告片的人。

每個看完預告片的人心裏都冒出同樣的想法:這特效,後無來者不敢說,在災難片裏前無古人基本沒有異議。

於是,“電影《2012》什麽時候上映”很快成了熱門搜索,可以說,就“讓觀眾想到電影院看電影”這個目的來講,第一部官方Teaser十分成功。

國內。

作為電影第二大投資方,有道旗下的智為微博當仁不讓地全力為電影造勢,大V、營銷號、熱搜榜齊上陣,只用一天,就把國人對電影的期待感吊得足足的。

然後,與國外不同,國內網民對預告片的關注很快從特效場景轉移到兩個中國演員身上。

兩個演員一男一女,都是30左右歲的年紀,在國內演藝圈原本介於三線四線之間,都屬於那種長相出眾但不夠有特點,拍戲很認真很拼、有演戲天賦有簽約公司有戲拍但制片人不認、電視台不認、觀眾不認識的那種覺得眼熟但叫不上名字的演員。

就是這兩個人,在總長48秒的《2012》Teaser裏,有一個約0.6秒的鏡頭,鏡頭裏,兩人穿著印著中文的工作裝,站在背後掛著中文標語、巨大得讓人嘆為觀止的工廠裏。

就是這0.6秒的鏡頭,讓兩人的名字一夜之間殺上熱搜榜。

網友們的問題各不相同——

——“他(她)倆是誰?”

——“他(她)倆不是《XXXX》裏的誰誰誰,和《XXXXX》裏的誰誰誰嗎?”

——“他(她)倆在電影裏出演什麽角色?”

不怪國內網友們好奇,大家雖然叫不出兩人的名字,但因為看過兩人出演配角的電影和電視劇,所以知道兩人是國內演員沒錯,不是美國人從唐人街隨便找的亞洲面孔群演。

確定這一點,那麽問題就來了:“他(她)倆為什麽會出現在《2012》這種級別的美國大制作裏?”

要知道,以正式演員身份進組在《2012》這種好萊塢大片裏露臉,對國內很多一線演員來說都是極有吸引力且求而不得的。

原因很簡單,當下這個世界的秩序是由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主導的。

同一篇論文,發在歐美主流刊物上和發在國內刊物上的含金量和榮譽截然不同。

同一部電影,在歐美國家的電影節上獲獎和在國內電影節上獲獎的影響力和名氣霄壤之別。

不止學術和文藝界,任何領域任何個體,在被西方世界認可後都出奇一致地搖身一變身價暴漲。

不只中國,整個亞洲所有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拿演藝圈來說,亞洲各國都是國內頂級大咖才有進軍好萊塢的資格,反過來,如果某人走狗屎運,被好萊塢某個大導演看中參演大制作,就算只是拿不到獎的配角,回國也鐵定咖位躥升,片約不斷,一切只因為一個可笑可悲的認知:“美國人都請他(她)演電影了,那他(她)一定是我們國家最優秀的。”

回到《2012》的預告片上。

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無論Teaser還是Trailer,都是導演和劇組極為重視的前期宣傳手段,越是大導演大制作越是如此。

因此,電影裏可能有無用鏡頭,但把兩小時壓縮到一兩分鐘的Teaser和Trailer裏絕對每一秒都是精華,每一秒都是導演最得意、最有深意的鏡頭。

所以,雖然兩個中國演員在Teaser裏只出現不到一秒鐘,但別忘了,整個Teaser總長也不過48秒,再減去片頭片尾那幾秒,預告片的真正長度其實只有40秒。

又不是友情客串的巨星,哪個導演會把無關輕重的醬油龍套剪輯進只有40秒的預告片裏?更何況那個鏡頭裏沒有男女主角同框,完全是以兩個中國演員為鏡頭中心。

綜上種種,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那就是這兩人戲份不輕,而且背景很硬,硬到只有40多秒的預告片,導演都要把兩人的鏡頭加進去。

很顯然,憑兩人的名氣不足以獲得這樣的優待,那麽就只剩下資本的力量能做到了。

很快,兩人的“背景”被網友挖出來了——有道影視傳媒簽約藝人!

沒了!!

既沒有金主男朋友,也沒有牛逼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的家人。

兩人所有的背景,能跟他們參演《2012》聯系上的背景,就只是是有道影視傳媒的簽約藝人。

隨後,因為話題大爆,一些圈內人士也被引出來用馬甲或者匿名發帖——據XXX說,這兩人是有道影視傳媒成立後簽的第一批藝人,而兩人能夠參演《2012》,則是因為跟廖蓼關系好。

廖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