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打聽政策(第2/2頁)

薛縣長接過來一一把玩,說道:“這個東西我不是太懂,這也是你們李家溝的出產?”

李君閣說道:“這是盤鰲鄉石匠,老石頭王敏材,小石頭王切的手藝。我們之前也申報過盤鰲鄉石雕的非遺項目,不過一直沒有代表性作品,這是他們的工藝展示,不過不是最重要的。”

說完將金蟾重新接過來,對著嘴巴一吹,金蟾發出了清揚激越的嘯聲。

薛縣長大吃一驚,趕緊將金蟾接過,上下翻看,說道:“這是怎麽回事?”

李君閣說道:“薛縣長,李家溝門樓前石號石鼓可以發聲您應該是知道的。”

薛縣長說道:“知道,幾個月前你導師孫老還來考察過,臨走還要求我們縣政府加強保護,說那門樓十分罕見,樓前的石號石鼓更是全國唯一一例發現,怎麽?這兩人跟這門樓有關系?”

李君閣激動地說道:“這門樓就是王家父子祖上主持修建的,樓前號鼓更是王家祖上親手制作的,現在在孫老的幫助下,王家父子已經將全套工藝復原出來了!這個金蟾只是小石頭的牛刀小試,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號鼓復原的大工程!”

薛縣長一擊掌:“好!這個非遺,我們拿定了!不但拿定了,我們還要和黃正亮同志的制竿手藝一樣,送去爭取國家級的非遺項目!”

李君閣繼續說道:“不過僅憑一個號鼓,我們肯定是欠缺說服力的,因此還開發出了一系列的產品,這中間遇到了一個問題。”

薛縣長說道:“什麽問題?你盡管說,我們政府就是解決問題的!”

李君閣說道:“我聽說,石頭這類東西,國家是按照無主之物拾得即歸國有的法律通則執行的,我們撿這些石頭做成工藝品,是不是違法的啊?”

一句話把薛縣長問住了。

李君閣繼續說道:“這種石材,我可是跟村民收了好幾百噸了,當時是一斤一元錢收的,這就是幾十萬了,要是這種行為又問題的話,我可就不敢繼續了。”

薛縣長敲擊這桌面,似乎有些犯難,想了想又問道:“這種石材特殊嗎?”

李君閣說道:“有一些特殊,不過算不上礦物,聽老石頭的說法,這種石料的石性適合制作成硯台,如果號鼓用這種石材制作,肯定比也李家溝門樓的還好。”

薛縣長又問道:“這種石材,都是通過撿拾得到嗎?是否需要開采?”

李君閣說道:“目前老鄉們都是撿拾,沒聽說有大規模石脈的發現。”

薛縣長又問道:“這種石頭最大的有多大?”

李君閣說道:“呃……最大的,有十來方,幾十噸,不過那些都在江底,我們目前沒法撈上來。”

薛縣長又問道:“這種石頭,我是指大的,幾十噸的,多嗎?”

李君閣說道:“不多,主要還是一兩公斤的居多,大的我們只發現了四五處。”

薛縣長拿起電話撥了一個號碼,說道:“長川,你來一下我辦公室。”

說過掛了電話,對李君閣說道:“我問一下文化局的古長川,前段時間縣裏出了一個關於長江觀賞石的指導性意見,不知道適不適用於你李家溝這種情況。”

在等待古長川的時候,李君閣又將這幾個月來在李家溝的工作跟薛縣長簡單匯報了一下。

總體工作是好的,最突出就是苗寨脫貧了,然後李家溝幾項工程,也帶動盤鰲鄉了幾個GDP。

這是從經濟上說,從文化上說那就厲害了,日本頂級工藝大師,國內頂級古建築專家,中央電視台,川菜頂級大師先後來考察訪問拍節目,幾乎一個月一次,如此高密度的來訪,別說夾川了,放眼全蜀州也是少有的。

這還是在眾多非遺項目沒有爆出來的情況下發生的,薛縣長暗暗思忖,以後去蠻州開會,拍著胸脯說自己是文化強縣,是不是也該有底氣了。

聽說這娃還跟省裏老梁家,老司家都有瓜葛,要是老子有這樣的資源,怎麽著也還得往上挪一挪,擱他身上真他麽浪費啊!

正在暗暗感嘆人同命不同,敲門聲想起,古長川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