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木匠也非遺(第2/2頁)

李君閣大喜,說道:“真的?哈哈哈那真是太好了!”

楊教授搖頭嘆氣道:“確實屬於富硒帶,不過地域還是太小了,只包括懸天寨和李家溝村,還有盤鰲鄉的一部分,沒法改變我省的貧硒大省的局面啊!”

李君閣已經在心裏樂得開花了,擺手道:“不敢想不敢想,這已經是老天爺開眼了,這下子搞生態農業阻力就更小了!”

楊教授說道:“這個肯定沒問題,我們農大到時候也要給縣政府出一套建議書,也會向他們給出這樣的建議的。”

吳志秋說道:“那二皮你得趕緊跑一跑縣裏,打聽下如何取得富硒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問題,還要添置檢測設備,做好產品質檢和管控,沒有取得認證,標簽沒法貼,那就是把豬肉賣成白菜價了。”

楊教授說道:“我省好不容易有個富硒帶,不容易啊,是應該趁熱打鐵。”

李君閣撓頭道:“現在能拿得出來的農產品,只有米和鯽魚,其余的都不成氣候啊!”

吳志秋說道:“未雨綢繆啊,楊教授檢查了,你那幾十畝菜地也符合標準,我們就先送選九裏香,烏金血,鯽魚和蔬菜這四樣,先為明年大推廣做好準備吧!”

四人來到豬場宿舍,林旺財擺上茶,大家一起邊喝茶邊聊天。

楊教授說道:“志秋這思路是對的,這些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跑下來的,現在就該做準備了。”

轉頭又對吳志秋說道:“志秋,李家溝和懸天寨這片地方,你們要好好合計下,怎麽把生態農業發展起來,這抓著一把好牌打成個爛叫的事情,地方上不是沒有發生過,信心要有,步子也要穩啊!”

李君閣說道:“楊爺爺說的是正理,即便是寶地,也不能悶著腦袋大幹快上,現在還是趟路子階段,市場沒有培育出來之前,種什麽都是白瞎。”

楊教授點頭道:“對的,寧願穩一點,也不能像紅水市那幾個養竹鼠的村子一樣,這好東西真不一定就賣得掉!”

說完又長籲了一口氣:“紫玉淮山藥,好東西吧?今年又聽說不少地方爛地裏了。”

李君閣也暗自心驚,看來這電商平台還得好好經營啊,這算是自己能親手掌握的市場渠道,絕對不能丟。

雖然和於丫頭那裏簽署了夥伴協議,起步比胡亂瞎種的那些村高了不少,但是市場是無情的,還是要多一道保險才能牢靠。

聊完這些,楊教授又換了個話題,對林旺財說道:“老林不容易,幾十年來都在搞組培研究,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吃得很透了。”

說完話題一轉:“不過農技科技日新月異,我國是農業大國,好些技術走在世界前沿的,上次你說明年準備在山上林下種中藥材,我將報告傳給了我們學校的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看過了,你們的天麻項目選得還是不錯的。”

李君閣笑道:“其實也不是選的,主要是天麻的道地就在我們這一帶,跟金釵石斛一樣。因此我們選定了這兩種。”

楊教授笑道:“這就是憑經驗了,那們知道石斛和天麻有什麽關系嗎?”

李君閣麻爪了,說道:“這個真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我們這裏這兩樣藥材藥性都比較好,長勢也還不錯。”

林旺財說道:“要說起共同點的話,這兩樣都是和真菌共生的蘭科植物,尤其是天麻,連葉綠素都沒有,全靠吸收土壤中細菌滋生的養分成長,最後也能開花;噢對了,兩者的種子也類似,都沒有胚乳,呈粉末狀;也是成熟之後爆開,種子隨風飄散;發芽率也是非常低,要發芽生長,必須依靠環境中的共生菌群。”

楊教授笑道:“說得非常對,因為這個特性,兩者的根,都叫菌根,它們的發芽生長,都跟共生的菌根菌群有極大的關系。現在我們農大的藥用植物研究所和珍稀植物研究所在聯合攻關,對於這些菌根菌類,已經研究出了不少成果了,你們選定的這兩樣東西,就涉及到其中的一個菌類,叫石斛小菇,聽說過沒?”

這下連吳志秋都在搖頭了。

楊教授說道:“不知道也不奇怪,這是微生物學的範疇。我們已經從形態學,超微結構和分子結構分析上對這些菌群搞了幾十年的研究了,現在一些成果到了應用推廣階段,石斛小菇就是其中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