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易徒而授(第2/2頁)

李昆吾笑道:“這個事情要細論起來,就涉及到工作室的運作模式了,皮娃,看你這樣子是要主打旅遊經濟模式,這跟傳統的工作室模式有區別啊。”

李君閣說道:“嗯,這幾天看了您跟錢大叔的工作室,那模式跟我預想中的區別太大了,幾萬十幾萬一方的硯台,確實不是來李家溝的遊客能隨意消費的。”

李昆吾笑道:“其實你大可以這樣,一些小的青瑉石,找個靠譜的工作室代加工,工藝不一定要求多高,勝過平常就行了,這就是行話裏的‘徒弟工’,工錢大致就百十來塊錢一件,出來的東西,也能賣上一兩千,這些東西全靠走銷量,利潤也不見得就差了。”

“至於老小石頭這個價格的作品,有幾件鎮鎮堂就可以了。這些東西,那就走‘三年不開張,開張管三年’的路子。”

“等名聲打響之後,那就不愁了,到時候就要出證書,留印記。”

“這印記分三種,第一種是名家私印,表明這是名家獨自完成的作品,證書上還要有作者和作品的合影,這身價當然也是第一等的。”

“第二種為指導印,表明這是名家和徒弟合作完成的,指導印也屬於名家私有,意思是該作品由名家設計,並指導徒弟完成一些不重要的部位。關鍵的地方比如開臉,會由名家來完成,這些身價是第二等的。”

“第三種是工作室印,表明這些作品是工作室其他人完成的,但是品質得到了工作室名家的認可,這些身價第三等。”

“至於沒有印的那些,那就純粹是剛剛說的‘徒弟工’了。”

李君閣豎著大拇指:“黑!你們玉雕界真是太黑暗了!這就把档次從千把塊拉到了幾十上千萬,還美其名曰‘滿足各階層消費者的需要’是吧?”

李昆吾哈哈大笑:“看破不說破,還能做好朋友喲!這認印,可是收藏愛好者必備功課之一呢!”

說完搖著頭道:“其實也是市場逼的,你不知道這些年市場需求有多大,人人都有大師工的話,把我掰成十個也做不過來啊!你工作室也是這樣,等量一上來,不用這種方法,王老弟哪兒還有時間搞自己的創作?”

李君閣趕緊敬上一杯酒,說道:“李爺爺,一事不煩二主,我李家溝這雕刻坊,首批徒弟工,是不是就拜托錢大叔的工作室代工完成啊?”

李昆吾拿筷子點著一盆河鮮笑道:“要是在李家溝這幾天,頓頓都是這水平,這個活,徒弟工跟工作室工,我都替你接了!”

李君閣大喜,說道:“要說起弄吃的,我蜀州的地位就可以跟您京派在玉雕界的地位相比了,川菜光傳統的就有三千多樣,您這幾天,隨便安排都不帶重樣的!”

李昆吾哈哈大笑,說道:“那就這樣說定了!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工作室的作品,要是沒有自己的特色,那就無法彰顯個性,會堙沒在不計其數的普通工作室裏。因此上東西回來後還得遴選,讓王老弟再修繕修繕,整出你李家溝的特色來才行!”

李君閣又端起酒杯,對李昆吾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這裏頭的門門道也太多了,好在我認識了你們這些大師,要不然蒙著眼睛一頭撞進來,都不夠人家坑的!”

一眾人都是哈哈大笑。

吃過飯,老石頭又帶著李昆吾去自己的工作間,給他展示石號內腔的制作工藝。

李昆吾看得嘆為觀止,拿出隨身的畫軸來,交給老石頭道:“這是我們京揚海粵四派領頭人合作的一幅畫作,大家托我來送給您,算是個小意思吧。其實也是您實至名歸!”

李君閣趕緊伸出雙手,將畫作展開給老石頭展示起來:“這衣飾蓮台,是揚派大師陸清依的手筆;這石頭竹葉,是海派大師劉信之的手筆,這大士開臉,是由李爺爺完成的,這題字,是粵派大師秦莊完成的。”

老石頭感激非常:“各位大師太給臉了,當不起,實在當不起啊……”

李君閣等老石頭欣賞完畢,將畫珍而重之地收起來,說道:“這畫啊,我先替您收著,等到過年搬家到新修的木樓,再給您掛上。”

留著二老在那裏切磋技藝,李君閣拿著畫出門來,這才有時間跟阿音慢慢敘話。

兩人手牽手往村委走。

李君閣將這幾天的際遇告訴了阿音,來到村委,李君閣掏出一個錦囊來說道:“阿音,你不是說要一件小禮物嗎?給你!”

阿音將錦囊打開,裏面正是陸清依雕刻的鳳紋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