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熏臘肉(第2/2頁)

這一大通擺布完,大家才能去睡覺休息。

等到了臘月二十七,就要趕緊熏臘肉香腸了。

四川臘肉的制作,其實並不復雜,也不知道為啥沒能傳到北方。其實就是豬肉洗凈,自然放置一晚滴幹水汽,將川鹽、花椒、山奈、八角等香料粉一起炒熱炒香,然後用刷子沾酒,蘸上香鹽在肉的表面刷上一遍。

這是給肉殺菌,避免腌制時存在有害微生物。

然後用手抓起炒熱和勻的鹽均勻塗抹在肉上,並用力搓一遍,尤其是有骨頭的地方,更是要加大鹽的用量。

把肉一層一層的疊碼放在缸裏,如骨頭、大塊厚實的腿子之類一般放在缸底,讓融化的鹽水將它們充分浸泡腌制入味。

腌制三四天後翻面,加一點鹽,一般七到十天左右便可提肉了。

肉提出來放入開水洗燙一到兩分鐘,把表面多余的鹽水洗掉,晾幹水份。

然後就可以掛在灶台之上的橫梁上,讓平時燒柴火的煙氣慢慢熏制成臘肉了。

香腸則是釀好後掛屋檐下,晾一到兩周風幹得差不多了,掛到灶台上方熏制。

不過要按照這方法,那要直到清明節前,才能吃到有滋有味的臘肉。

之前當然也可以吃,不過名字還只能叫鹽肉呢,就是因為缺少了那股子煙熏味兒。

李君閣家裏有些特殊,奶奶是家族裏除四爺爺外最長的老輩,逢年過節好多城裏的親戚都要來看望,走的時候最好的禮物就是農家風味的煙熏臘肉和香腸了。

因此上要等灶台慢慢熏可不成,必須在春節前就全部熏制好。

這就要用到專業設備了。

一大早起來,李君閣跟老爸一起動手,用薄板在樓頂釘出了一個熏棚。

熏棚就像一個巨大的箱子,頂部封閉了四分支三,留四分之一走煙。

豎著的四面有一面安上活頁,可以打開,底下留了一個比較寬的口子,是用來加燃料的。

另外三邊也不到底,留著七八公分高的小縫隙可以進氣。

裏邊訂上長釘子用來掛肉掛香腸。

然後用背簍將臘肉香腸一背簍一背簍地背上來,系上麻繩一層層掛好。

四面掛滿後,又用鋼筋將肉繩穿起來,像晾衣杆一樣將肉掛在裏面,這樣一次可以熏得更多。

不過不能太靠近中間,中間燒火溫度高,不注意熏肉就變烤肉了。

布置完熏棚,麻頭卻飛了上來,好奇地打量著這個棚子。

司星準的技術團隊已經放假了,要初七之後才回來,因此麻頭這幾天也放敞了。

一看李君閣跟老爸在自己的故居搞事情,就趕緊過來查看情況。

李君閣轟它:“一會兒煙熏火燎的,你跑來幹嘛?想成烤雞嗎?趕緊走!”

老爸卻笑眯眯地看著麻頭:“我們家的麻頭可能耐啊,能牧大雁,還能拍電視,三五不時的還能抓個野雞兔子給我們打牙祭,比你都能耐!”

這就是典型的親孫不親子了,李君閣翻著白眼懶得理他們倆了。

繼續幹活,接下來就是背上幾背簍新鮮的柏樹丫枝、花生殼、鋸面子、秕殼,還有一些細柴上來準備點火。

先在棚子中間用細柴燒起一個小火堆,然後加上新鮮的柏樹丫枝,待煙火起來後,蓋上花生殼,然後將鋸面子、秕殼蓋上去,立馬濃煙滾滾。

一看這陣仗,麻頭立馬嚇得飛走了,本來還想著有啥好處的,卻原來是一頭會噴煙的怪物!

李君閣哈哈大笑:“我還當你真是孫悟空呢!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都不怕!”

老爸被逗得哈哈大笑,也跟著下去了。

李君閣將背簍翻過來坐在上面,摸出一本史記,一邊看書一邊看火。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天,中間熄了一晚上火,等第二天晚上一打開棚子,一股煙熏臘肉的味道迎面撲來。

臘肉變成了一條條有硬度的肉條,上面全是黑灰,指甲刮開,瘦肉部分紅彤彤的,肥肉部分邊緣瑩澤透亮。

老爸老媽開始將肉取下來往樓下背,李君閣也背著一簍下樓,到廚房裏爬上灶台,將肉條排骨臀尖豬肝豬頭香腸一一掛上去。

奶奶笑眯眯地在門口看:“這才叫過年嘛!過年不殺豬不熏肉,年都過得不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