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粽粑跟芋頭(第2/2頁)

李君閣哭笑不得:“你們能不能說點好的?背一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好啊……”

白嬸連連擺手說道:“不不不,這個就好,聽說你們國家的兒歌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預示國家的巨變,王朝的更叠……”

李君閣嚇得都想上去捂白嬸的嘴了,這話還敢亂說!連忙解釋道:“那是封建王朝!一群陰謀家搞出來,用來制造輿論攻勢的東西,什麽‘大楚興,陳勝王’,什麽‘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不能信的……”

白嬸天真的眨巴著眼睛:“可是你們的歷史書上……”

李君閣說道:“教您一個乖,史記之前的歷史書,您可以看明面上的意思,至於以後的嘛,您得反著看,多看看書底下的東西……”

白嬸看了看老伯,若有所思的點頭:“嗯……這就是你們的家學吧?”

靠,這鍋更不敢背,李君閣只好放著白嬸繼續逗弄娃子,跑去跟老伯老哥聊天去。

老伯正跟老哥介紹:“君樓,剛剛我們上船那個地方,就是縣城的老碼頭所在,左邊那一大片石灘叫石盤角,對面是馬街子,當年馬街子是鹽倉所在,馬幫在那裏裝鹽入黔州。我們登船的地方是義渡碼頭,那時候紅水河上還沒有橋,最早是幾個大鹽商修來方便大家過河的……”

老哥指著長江對面的一處高塔說道:“那裏還有一座白塔。”

老伯說道:“白塔原來叫江岸浮屠,建於嘉慶,歷時十二年,是官府主造,鎮定風水用的。塔上兩塊石碑文字我都還記得,一塊是‘裕縣富民’,一塊是‘振拔人文’,這塔的身份其實通過兩塊碑就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相傳當年夾川地處兩河之間,形如一片竹筏,因此修了這個塔,意為纜樁,能將夾川縣定住,其實真正的現實意義,類似於航標而已……”

“不過民間附會又有另一個說法,那裏長江是不是彎成了一個大灣?傳說長江兩對岸鄉民不和睦,對岸有座墳風水好,老出大官,欺負對岸的鄉親,因此對岸一賭氣合力修了這座塔,所謂‘水如彎弓塔似箭,射倒對面王巡按’,哈哈哈,也算是一個姑妄聽之的傳說吧……”

說罷又指著馬街子下面一塊巨石說道:“那裏還有四個大字‘還我河山’,是當年抗日戰爭時期馮將軍來夾川募捐,號召抗日的時候,感於夾川士紳老幼踴躍捐款,欣然提筆留下的。”

李君閣大為欽佩:“老伯您太厲害了!四五十年過去了,老夾川的典故您都能記得清清楚楚,那白塔上的銘文我都不知道呢。”

老伯苦笑道:“雖然幾十年過去,可這故鄉的山水,時常都出現在我夢裏,想不記得都不行啊……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啊!”

李君閣牽手安慰:“老伯,回來了就好啊,盤鰲鄉跟李家溝,除了荔枝林子,變化不大,您兒時的記憶,應該都能找回來。”

五溪一號轉入五溪河,老伯繼續絮叨這條河的故事,講當年老家的傳說,講老輩兒生活的艱辛,聽得所有人都唏噓不已。

船過盤鰲鄉,老伯就沉默了,眼睛裏閃動著淚花,不住的打量著兩岸,似乎恨不得將一切都帶進心窩最深處去。

等到李家溝出現在遠處,老伯就堅持要在老碼頭大榕樹那裏上岸,仿佛要把當年的記憶一點一點找回來。

沿著石板路往上,路過二毛家的小超市時,二毛的爺爺李良佐正出來吆雞娃,一看見老伯就喊:“遠娃子!哈哈哈你是遠娃子!我的天老爺你可算是回來了!”

老叔緊走兩步,牽起李良佐的雙手,喊了一聲“小幺叔”,臉上是笑,眼淚卻下來了。

兩人雖然差著輩分,又已經出服,可年紀差不多,小時候也是玩伴,見面就透著親熱。

這是李思信跟二毛也出來了,說道:“喲皮娃,把你老叔老哥接回來了?”

大家又連忙過來見禮,李良佐在老伯的肩膀直揉搓,眼裏也保不住淚,說道:“遠娃子啊遠娃子!聽說你都跑到地球那頭去生根了,你說你跑那麽遠幹求啊?!”

老伯赧然道:“是跑的有點遠……”

李良佐淚還沒收呢,又哈哈大笑道:“也不打緊,這不是也回來了嘛,咱哥倆這是四十多年沒見了喲!你不知道這人老了啊,時不時地就夢著小時候,每次都有你啊!誒,這是你外國媳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