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鄉下婚俗

接下來幾天就是各家海吃海喝,中間還去了趟半山林場,拖阿沖叔給篾匠叔的打制的家具。

一水兒的青岡木家具,棕灰色的板子拋得油光鋥亮,看得李君閣眼熱。

不上油漆就能掛出人影的木料,誰看著誰羨慕啊。

老石頭的兩口青瑉石龍鳳水缸也打好了,作為賀禮在吊腳樓下的大平台上一邊一口,搞了些銅錢草睡蓮養著,李君閣還丟了幾條空間鬥魚進去,整個大平台就活了。

篾匠叔婚禮定在了大年十二,這轉眼可就要到了。

李君閣給錢三多打電話,木樓修好了,東西都搬進去了,約好大年初十過來準備,大年十二篾匠叔的婚禮九鬥碗就是頭盤生意。

也算是好事成雙了。

農村婚禮事情又多又繁瑣,細說起來,前期就有請媒人,看人,看家屋,取同意,開生庚,合八字幾個大項。

每個村裏都有那種能說會道的中年婦女,又喜歡給人牽線搭橋的,大家都戲稱為“媒婆”。落到李家溝,那就是非著名的情感專家王婆婆了,就是連老團魚都想撮合那位。

媒人其實不好做,沒點職業道德還真幹不長,老話說的“媒人好做路難竄”,可不光是介紹雙方認識就完事,中間從看人到過門各環節都有她的身影,因此當真事成之後,男方是要“謝媒”的。

媒人介紹的對象若是相互熟悉的,倒可以省去一些環節;若彼此陌生,而又對媒人介紹的情況感覺還可以的話,一般就由媒人約定時間“看人”。

俗話說:“三六九趕場——看人會話。”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看人”多在鄉鎮逢場的日子,男女雙方收拾打扮好前往趕場。

為了避免尷尬,一般男女雙方不正面接觸,更不會彼此對話,而是媒人來回奔走,告知對方在何處,是什麽穿著打扮,有什麽體貌體征。

好多男女擔心自己一個人看不好,還要約上親朋好友陪伴,代為掌眼把關。

“看人”當然只能看個大概,多半是看長相、看穿著,算是有個初步印象。

如果印象差了,一般就會找理由婉拒;如果雙方感覺都還不錯,那就進入接下來“看家屋”的環節。

因為從“看人”捕捉到的信息畢竟有限,有些窮苦人家為了不顯寒酸,從頭到腳都是借來的,這種光通過“看人”可看不出來。

於是需要通過“看家屋”來進一步驗證家境。

因為都是女方嫁到男方,所以自然是女方到男方“看家屋”。

這對於男方來說,是決定婚事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家境殷實的人家自不必說,拮據的家庭這個時候怎麽也得裝點下門面,因為女方親人要走間串屋審視,過分的還要揭開櫃子看儲糧,下到豬圈看肥瘦,打開衣櫃看被蓋,為了自家女兒什麽面子都不講的。

所以男方缺東少西的時候往往就要向左鄰右舍借,事先預備好。

還有更深的套路,就是跟鄰居商量好等女方到來時才“碰巧”過來,“哎喲王大嫂家裏頭來客了說?這是上個月跟你借的一千塊錢,背時娃兒總算是寄回來了,我這是還你錢來了,感謝感謝喲,當真是救了我的急了!”

諸如此類,以此來表明男方主人家有結余。

甚至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女方到男方家“看家屋”,該做飯了,男方老爸上木樓取肉,扔下一塊老臘肉,男方老媽在樓下說:“肥了,重新拿一塊。”說罷便將肉扔上去。

樓上又扔下一塊,樓下又說“肥了”,再扔上去。

如此幾番,最後男方老媽才開口說:“算了,就煮這塊。”

其實,這家就只有那一塊肉,交替著扔上扔下而已。

永遠不要小看村民的演技,現實往往比戲劇還離奇。

讓人心酸的故事,卻也深刻說明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看家屋”時還會出現一個好笑的場景,那就是左鄰右舍知道今天有女方來“看家屋”,那只要人一到,張嬢過來借針,王妹兒過來借線,反正怎麽都要找個借口過來晃兩圈,嘴裏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眼睛卻只在姑娘身上瞅來瞅去,走時卻又兩手空空,針也忘了,線也忘了。

“看家屋”時,女方一行人一般都要留下來吃午飯。

夾川人在這方面比較含蓄,喜不喜歡一般不會不直接說出來,擔心對方難堪。

若是女方來人呆不了幾分鐘就借口要離開,那一定是沒看上男方,這時男方心知肚明,不會強留。

若是男方家裏一直沒有升火做飯,那也就是男方沒看上女方,女方也會知趣地告別。

如果女方上桌吃飯了,那就說明這門親事有戲。

於是走的時候男方還要送上禮物,鞏固戰果。

等到女方回家,就又該媒人出場了,有事沒事地往女家跑,兩頭說合,及時催促女方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