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敢跟我扯文化

李君閣接著說道:“研究中國科技史的學者,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發現,我國古代長柄兵器的手柄,正是一種稱為‘積竹木柲’特殊復合材料杆體!”

“柲就是古體的‘柄’字,曾出現在《廣雅》,《左傳》,《周禮》等多部古老的著作中,‘積竹’是什麽意思?‘竹,木’是什麽關系?這簡單的‘積竹木柲’四個字的內容,卻是歷朝歷代的最大軍事機密,不得而知。”

記者們不知不覺被李君閣帶動,都是好奇心大起。

“不過這個機密,近年來隨著重大考古發現終於揭曉!”

“大家看這幅圖片,這是我國湖北省隨縣挖掘出一座兩千年前的古墓——曾侯乙墓,其中發現了大量的陪葬物品,包括數量巨大的各式長短兵器,而且保存完好。”

“曾侯乙墓是巨大發現,大家可能都為其中的編鐘,漆器,絲織品嘖嘖稱奇,卻沒有注意到這一浩如煙海的文物下面,還隱藏著我們追尋已久的秘密。”

李君閣翻動著圖片:“從古墓中挖掘出來的長柄兵器看,其柄‘積竹木柲’均由構成,結構相當復雜。大家看,中間是一根質地堅硬的木棍,外圍粘貼一層或兩層長條竹片,竹片的外面緊緊纏繞優質藤條,然後用結實的絲線細密地束縛藤條。最後還要上膠髹漆,用生漆一層又一層地均勻塗抹,使這些材料緊密結合成一體,且光滑美觀。”

“從現代科學技術角度來看,‘積竹木柲’的復合結構,是非常完美和科學的!木為骨幹,取其堅硬不易彎曲;竹片在外,取其柔軟不易折斷;藤條纏繞,取其富有韌性;絲線束縛,取其結實耐磨;塗以生漆,取其光滑防腐,對內部材料起保護作用……”

“這就是神奇的‘積竹木柲’的秘密!”

記者們這下恍然大悟,這次采訪居然得到如此精彩紛呈的翔實資料,也算是不虛此行了。這稿子隨便寫寫,那也是一大篇啊!

“我李家溝的竿稍工藝,正是得源於此。篾匠叔將竿稍刨切成扇形,再一片片拼合成一個完美的長錐體,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的‘積竹木柲’。”

“這樣得到的竿稍,外部全為竹皮包裹,無論強度,韌性,防水,美觀,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我李家溝今後每一款的魚竿竿稍,都將不再是生漆的黑色,而是竹皮的原色,和魚竿下面的幾段竿體融為一體,僅這一項區別,日本就沒有吧?山田先生,你怎麽能說我們是剽竊呢?”

……

直播間。

“怎!麽!樣!”

“哈哈哈!我就說溝主不拉著日本人去中國古代溜一圈不算完!”

“文學,典故,史籍,文物……這是實證啊!兩千多年前的實證!呃等等……兩千多年前,好像還沒有日本吧?”

“哈哈哈太精彩了,我們不像棒子那般跟你胡攪蠻纏,我們認認真真翻書,我們跟你好好擺事實講道理,乖啊!死二皮是這個意思吧?哈哈哈哈……”

“哈哈哈,那幫子記者都聽傻了……”

“別說,老子也聽傻了,這二皮太特麽能掰扯了……”

……

李君閣接著說道:“這項技術其實沒什麽特別的,關鍵就在於竿稍的刨制和粘貼方法。唉,還是你們日本好啊!我在京都體育館參加蘭展的時候,發現你們在蝴蝶蘭花瓣上畫畫的技術都可以拿去申請專利。於是呢,我們也把這項技術拿去申請了,結果你們國家的辦事效率還挺高,這也非常值得表揚,據說專利申請期間,同類專利不得同時申請,因此,呵呵呵……”

這下一群聯合會的歐吉桑都苦臉了,表揚你妹啊表揚!呵呵你妹啊呵呵!等於是以後我們也想制作這樣的竿稍,還得向你交專利費是吧?!

李君閣接著說道:“其實這也是對你們傳統竿稍制作工藝的一種保護,我們李家溝這種竿稍,制作難度極大,如果不是工業制作的話,一個人需要練習很多年才能達到這樣的工藝水平,篾匠叔,你練這個,花了多長時間?”

篾匠叔摳著腦門:“算上今年,二十八年了。”

下頭的記者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哇喔……”

李君閣攤著手道:“你們看,二十八年!因此如果這項技術被工業生產引入的話,會對傳統手工業帶來多大的沖擊?!就如同我們國家的傳統紫砂壺手工藝,被大量低劣的工業灌漿壺沖擊一樣。”

聯合會各位一想,這小子這樣做確實有道理。

李君閣又繼續說道:“當然技無止境,如果日本各位工藝大師也能掌握這門技術,我們是非常歡迎的,共同進步才能提高嘛!如果哪位日本工藝大師,某一天能夠制作出這樣的竿稍,達到篾匠叔目前的技術水準了,我們是不吝授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