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展望和商討(第2/2頁)

“其次就是老舊村落的改造,景觀和旅遊線路的重建,這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這裏問題也很多。”

“電力,交通,醫療,衛生,文化設施,娛樂場所,等等等等,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短板,都會拉低我們那裏的整體形象,不過好在還有時間,我們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第三就是人才引進。一個旺財叔,帶動的就是我們李家溝的蘭花產業;請來丁教授李教授,帶動的就是我們李家溝的天麻產業和金花茶產業;一個素英嬸子,帶動的就是我們李家溝的女紅制品產業;這些人才,我們需要給他們落實好政策,讓他們在李家溝過得開心,工作得順心。”

“薛縣長,我們李家溝現在雖然還沒有發生問題,但是一些事情已經可以預料得到了。這是必然之勢,而且迫在眉睫!”

“第一就是宅基地置換的問題。”

“青石故徑修建起來之後,我們會接著改造李家溝到匏瓜湖一線。”

“這條線路,長度將會達到十公裏,沿途會串連起盤鰲鄉古建群落,濱河公園,李家溝牌坊,祠堂,山谷小環線,匏瓜湖,遊客接待中心,這是李家溝苗寨盤鰲鄉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線路上,滿滿的都是商機啊!”

“這份豐厚的利潤,是屬於李家溝和盤鰲鄉的鄉親們的,我李君閣不能厚顏獨享。因此我希望通過宅基地置換政策,將鄉親們逐漸遷移到這條線路的兩側來,也算給他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份豐厚的家業。”

“至於替換下來的宅基地,我們會依托祠堂和牌坊,規劃成廣場,表演場地,展覽館之類的文化地標性建築,讓遊客不但能領略李家溝山水的魅力,還能領略到李家溝文化的魅力。”

“當然這個不是強制性的,而且現在農村宅基地置換政策本身就存在,我們只是希望縣裏能給予鼓勵和支持,這樣我們可以走得更順。”

“最關鍵的是人才!我們李家溝目前主要還是靠自我培養,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我希望縣裏能給予我們這方面的扶持。”

“我舉一個例子啊,比如能不能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在李家溝劃出一片區域,供我們修建專家樓,人才樓。”

“所有權歸村集體,但是使用權歸引進的人才,在人才去世後,由村集體根據周圍住宅價格向人才繼承人贖回。”

“只有這樣強有力的政策,才能在不違反政策規定的情況下,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來我們村子安家落戶!”

一席話聽得薛縣長心旌動搖,去年看皮娃的規劃是一回事,現在看著這些東西一步步落實,一步步成形,然後自己還要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感覺又是另一回事。

這是大業可期啊!

站起身來來回走了幾步,說道:“皮娃,我看這樣。你筆杆子比從軍都來得,你回去就搞一份李家溝目前發展情況的研究報告交給我,一定要寫全寫細。你說的這些,好多對縣裏,不,對市裏來說都是新形勢新課題,非常值得研究。報告拿來,我去請羅書記過目,這事情肯定要上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後還要交市裏決定。但不管如何,縣裏肯定都會給你們最大的支持。”

李君閣也站起身來說道:“行,那我回去就把縣長的指示傳達給阿音,讓她把報告寫好給您送來。”

薛縣長白了李君閣一眼:“在我面前就別演戲了,阿音,梁丫頭,背後不都是你這個編外秘書外加狗頭軍師?”

李君閣連連擺手:“沒有沒有,我就一村民,在梁鄉長和阿音村長的英明指導下盡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薛縣長大笑:“哈哈哈,你非要這麽說,那我就當真的聽吧!快去吧,這事很要緊!”

回到李家溝,李君閣把薛縣長的意思對阿音交待了一遍,然後說道:“一個個都是趕著我往前跑啊,本來還想著留三百萬應應急,這下都保不住!”

阿音說道:“這不是很好嗎?我可是聽慶國哥說了,這船要是單訂的話,三百四十萬不一定拿得下來。”

李君閣說道:“有多大腳穿多大鞋,過了我的腳碼,天大的便宜都不能撿啊!你惦記著別人的碗裏的,別人說不定還惦記著你的鍋裏的呢!我還是喜歡跟於丫頭,王吉星王總那樣合作共贏的方式。”

說完又道:“你說這日子咋就過得這麽慢呢?真想趕緊翻篇到九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