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武侯論

幾人就這樣慢慢行走,聽著李君閣隨口講解裏邊的詩詞典故,也是陣陣感嘆。

一路點頭,都覺得自己以前來武侯祠,還真是走馬觀花買櫝還珠了,原來我大中華楹聯藝術如此的高妙!

再行得一陣,幾人來到一幅長聯之前,這就是武侯祠最出名的攻心聯了。

攻心聯的名頭就是對聯裏的攻心二字,該聯是清人趙藩所制:“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李君閣看得搖頭感慨:“果然是兵法二家合體的諸葛大丞相,一個攻字破盡萬法啊……”

梁慧麗歪著腦袋看了半天:“我覺得能攻心則反側自消這句,跟你在李家溝的行事做派差不多哦……”

李君閣趕緊擺手撇清:“不對不對,我們有本質的區別。他是把人心作為堡壘去攻克,我儒家是把人心當做冰山去融化。”

於曉蓉指著李君閣說道:“哈哈哈,狐狸尾巴總算暴露了!你這是對孔明先生腹誹!有成見!”

李君閣笑道:“不是有成見,而是中肯的評價。”

幾人一邊遊覽武侯祠的風景,李君閣一邊給各人闡述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不否定,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同時他的私人操守也很高尚。但是很多做法,是不是就能解讀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事情還得兩說。”

“說他是偉大的政治家,這點大家不會反對吧?但政治家的本質是什麽?是一個階層的代表,或者說是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他是為這個集團服務的,這個集團就是他的根,他的力量源泉。”

“不過高明的政治家,會引導這個集團,讓這個集團的利益,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捆綁到一起,這就叫群眾基礎。再其次,拉攏一幫,打壓一幫,只要自己占多數,那也算成功,這就是國外的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區別。”

“但是當這多方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家也不要指望政治家會放棄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利益集團的對立面,因為這是由政治家的本質決定的。”

“看清楚了這個問題,很多歷史上的事情事情就可以解釋了,最典型的例子,北宋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兩者都是人品高尚,學問精深,生活簡樸,不納姬妾,私生活無可指責。”

“但是他們的政治立場卻截然相反,這就是由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所決定的。他們能夠公私分明,政爭於朝堂之上,私下裏又相交甚篤,這應當是政治家的典範。可他們的繼承者們就沒有這麽高尚了,最後造成黨爭,埋下了宋朝覆滅的根苗。”

“作為政治家,諸葛亮也不可避免是一個政治集團的代表,什麽集團?以劉備為首的入蜀外籍人士集團。看清這個本質,再來看他的行為,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了。”

“諸葛亮的功績在於將劉備從一個弱小的流亡小軍閥頭目,輔佐成了一方割據大勢力的君主,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功。但是在入蜀之後,他是怎麽做的呢?”

“我們看看史書上的一些例子,首先說他是‘事必躬親’,這是不是可以解讀為‘獨裁’?是不是時時刻刻在防範著本土人士發展坐大?”

“史書上還提到過囂張的法正,作為一個‘蜀奸’,諸葛亮任他施為,還笑著說這娃憋屈久了,活該松快一下。”

“這話我看得毛骨悚然啊,這不就是鄭莊公放任弟弟那一套?先讓蜀奸禍害掉蜀地的本土勢力,等他搞到天怒人怨後,大丞相是不是可以出面,來一個‘揮淚斬法正’?”

“好在法正機靈,及時收手了,不過地方勢力同樣沒有被放過,流放李嚴,不就是對本土勢力的打擊嗎?”

“再說六出祁山,當真就是‘漢賊不兩立,王道不偏安’?以諸葛亮的智慧,會看不清魏蜀的實力對比?”

“口頭上說是挺進中原興復漢室,我倒是覺得換成另外兩種解讀方式更合理……”

“首先應該是外籍人士們,也就是諸葛亮代表的那個利益團體的集體訴求。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我們北方人,覺得還是回北方吃麥雞婆比較爽口。因此身為這個集團的領袖,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做……”

“其次應該是魏國當權者和諸葛亮之間的一種政治默契。”

“老子們知道你的意思,擁兵自重嘛!表現自己對軍隊的控制力給人看嘛!不是真要來打我,秒懂!”

“唯一看不明白的是魏延那傻缺,非要去提什麽合理化建議,結果怎麽樣?”

“我們不管各種詩詞歌賦歷史文字說得如何高妙,我們只看事實。魏使看過諸葛亮治下,回去寫的報告說‘士皆饑色,民有菜色’,後邊還跟了一句‘其民不怨’,意思是稱贊蜀國大丞相治政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