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憫農》

二人組對礌子好奇極了,奶奶就讓兩人一人拿一塊寬竹片鏟上黃泥,一手拿著小竹刀修補齒牙。

諸事做完,奶奶讓大家合力將東西搬到一邊,又開始打掃風簸。

搬礌子的時候,粽粑跟芋頭驚著了:“哇!這東西還這麽沉!”

奶奶笑道:“這時候就覺得沉?等推礌子的時候你們才知道什麽叫沉!”

風簸是一件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農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體木造,一人高,一兩米長,六七十公分寬。

上邊是一個進料的大鬥口,口敞頸細,一端是渾圓的腹腔,內置搖扇,另一端腹下設有幾個錯開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著,目的是為了使它站立得穩如泰山。

搖扇是用生鐵做軸,帶六片或八片的木質扇片,外面有個搖把。使用時手搖搖把,攪動搖扇產生風力。

李君閣家的風簸也有年頭了,刷幹凈後,四個握把都包漿了。

給搖把鐵軸那裏上了油,搬到了一邊,粽粑芋頭倆小子開始覺得累了,對奶奶說道:“奶奶,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著重新騰空的敞壩,笑道:“早著呢!接下來還要漿敞壩!”

二人組手扶腦門:“這準備工作也太多了……”

李君閣笑道:“精耕細作,顆粒歸倉。敞壩用過了一年後,會出現一些縫隙,要用泥漿將這些縫隙填上,免得谷粒掉進去。你們這態度不行啊,來教你們一首詩,跟我背,鋤禾日當午……”

於是倆傻小子又被李君閣忽悠著背了一首《憫農》就當休息了。

一首《憫農》連講解帶背完,倆小子就被洗腦了,又跟打了雞血一樣跟著李君閣漿敞壩。

漿完敞壩,還要準備草帽,麻袋,扁擔,籮蔸,耙子,板車……等諸多工具。

還要給五人組準備衣褲,他們那身行頭肯定沒法下田。

諸事齊備,李君閣將磨刀石凳子搬出來,開始打磨鐮刀。

奶奶去準備草藥,明天還要熬涼茶。

一番工序下來,倆小子腰都直不起來了:“哎喲喂!這還沒開始呢!就要累死人了!”

這時白嬸帶著倆妹崽也過來了,粽粑跟芋頭白眼直翻:“真是來得巧啊,我們活剛幹完你們就來了!”

奶奶將晚飯端了出來,大家準備吃晚飯。

阿音帶著娃子們回來了,娃子們一看見五人組就高興得不得了:“粽粑哥哥!芋頭哥哥!吃過飯我們去遊泳吧,水上遊樂中心可好玩了!”

粽粑跟芋頭苦笑:“不行了,我們都要累壞了,明天吧,明天我們再去遊泳!”

李君閣哈哈大笑:“放心!明天更累!”

將娃子們趕開,招呼五人組過來,怎麽用鐮刀還得教一教,被這玩意兒割到那可不是好玩的。

其實也就一句話,刀口保持水平,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鐮刀刀把和刀刃有一個特殊的角度,要讓刀刃保持水平,刀把就要保持一個角度,新手沒有形成肢體記憶前,用著用著就會使偏。

五人組練習了一陣,李君閣在旁邊隨時指點糾正,搞定一切之後,大家才開始洗手吃飯。

吃過晚飯,五人組還是被娃子們纏著去水上遊樂場了,李君閣拎起一籃子荔枝,和阿音一起去見妮媽媽。

來到梯田下面的大工棚裏,妮媽媽和苗寨下來的十人小組正在農資公司技術人員的指點下熟悉小農機。

這套收割機和普通的還不一樣,是吳志秋跟大伯,李家溝和苗寨一些老莊稼把式,以及農大的研究人員一起搞出來的。

跟市面上的不一樣的是,這農機雖然是履帶式,但下方還多出兩個浮筒,可以在沒有放水的稻田裏操作。

因為是在山地使用,所以為了減小體積,功能盡量簡單,僅僅用於收割。

至於脫粒,碎稻杆,這些會在安放在卷揚機平台上的其它農機來完成。

不過這就已經讓妮媽媽她們驚喜萬分了,這東西輕巧方便,兩個人就能擡動,效率也挺高,割稻子推著走就是,不用彎腰。

看著卷揚機直通山頂的軌道,妮媽媽說道:“皮娃,啥時候能夠我們山上也裝上這個不,加上它,那就更方便了。”

李君閣看著卷揚機道說道:“這個還真有難度,不是說技術難度,而是苗寨梯田是多個山坡組成的,要安裝這個的話,那每條山脊都得來一個,這成本可不小。”

同行的一個老把式也對妮媽媽說道:“妮妮,你也別為難皮娃了,光憑這割稻子的機器,加上脫谷的,碎草的,這就算是幫了大忙了,擱去年想都不敢想哩!”

李君閣笑道:“其實也不是不能搞,主要是投入和產出要成比例,也就是俗話說的要掙錢。其實可以先找一兩處梯田面積較大的山坡搞起來,至於那些小的就顧不上了,要不還是手工,要不就只能換成其它作物,不過單產比烏金血米還精貴的作物,怕還真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