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魚卡(第2/2頁)

李君閣笑道:“現在有了線,我們就可以換一種釣法了。”

阿音笑道:“可是你有魚鉤嗎?”

李君閣說道:“誰說釣魚一定要用魚鉤的?看我的。”

取來幾根曬得皺巴巴的當年生的蘆葦管子,切成許多五六毫米寬的小圈。

挑了根幹竹子,剖成細條,刮掉大多數竹肉,從每個節頭兩端各留出兩個公分切斷。

然後將竹子中段掏薄,嘗試這將竹條彎折,直到能將竹條彎曲到一起,兩個頭子剛好能碰到一處為止。

將竹條打開,把兩端削得非常尖銳,這就得到一根竹針。

拿出上午最先搓制的細麻線,切下一米左右長,一頭綁到竹針中部被削薄的位置。

就這樣一個一個做,沒一會桌上堆起了八九十個竹針。

將早上剩下的木薯粥,倒筲箕裏,將小木薯塊都濾出來。

取來一個淺筐和最後做的那捆粗麻繩放到竹幾上,先扯出幾米繩子,盤到淺筐裏面,然後取過一個竹針彎過來,套上一個蘆葦圈,在圈裏填上兩三顆小木薯塊。

將掛著竹針的麻線另一頭系在繩上,往下放繩,小心地將竹針擺在筐中心,粗繩盤在淺筐最外圍。

然後照此辦理,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竹針。

很快淺筐中就出現了一盤繩子,中間都是彎曲到一處,填上誘餌的竹針。

這玩意兒的名字叫“魚卡”,抓素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用的。

葦圈是當年生的,在水裏會被泡軟,等個頭偏大的魚類來就食的時候,嘴巴輕輕一碰魚卡,已經泡軟的葦圈就會斷掉,魚卡彈直將魚掛住,魚就被抓到了。

吃了幾天的鯰魚了,李君閣想換換口味。

魚卡做好都快傍晚了,李君閣下到湖邊,砍了幾根竹子紮了個粗糙的竹筏,將粗繩一端系上一塊五六斤重的大石頭,劃著竹筏到湖中去放魚卡。

湖水不深,也就四五米,先將石頭放到底,李君閣一邊理魚卡線一邊朝岸邊慢慢放。

竹筏劃到湖邊,李君閣牽著線頭走到一叢竹林邊上,將繩子綁在一根竹竿上。

沒有熊孩子,啥事情都不用藏著掖著,要是在李家溝這樣幹,沒一會就被熊孩子們收走玩了。

將竹筏拖到岸上。李君閣又去收集生漆。

將生漆收到竹筒裏,塞上塞子,這玩意兒李君閣不敢帶回去,阿音常去找篾匠叔,好像對生漆不過敏,倆胡子就不好說了。

給漆筒做了個擋水的帽子,將生漆筒子掛在一棵漆樹上。

去到葦塘邊上,下水抽了一把香蒲芯子,李君閣又去溪水裏撈出些木薯片,一天下來都沒事,看來木薯沒問題,回去給阿音加個菜。

從魚籠裏頭挑出一條鯰魚,洗剝幹凈,也一起帶回去。

回到營地,將木薯切絲過水,這玩意兒拿陶鍋炒肯定粘,因此還是那大笊籬裝上油炸。

這油還是炸鯰魚剩下的,荒郊野嶺的就別那麽多講究了。

炸完木薯,余油倒回油盆,炒蒲菜,炒完後拌上木薯拌上鹽,又當菜又當飯。

又烤了幾塊魚,還拿魚頭給阿音燉了一碗魚頭湯。

同樣給倆胡子各留了一盤木薯炒蒲菜,上邊擺上兩大塊烤魚塊,李君閣和阿音自去吃飯。

阿音一下午已經將新麻晾好了,來到竹幾前,一看笑了:“喲,兩菜一湯,日子越來越好了。”

李君閣搖頭到:“明天得壘個灶出來了,這火塘還是不適合我做飯。”

阿音笑得眼睛彎彎的:“那是,二皮做飯排場可大,剛剛看你又是炸又是燉的。”

李君閣說道:“接下來幾天裏,上午做麻線麻繩,中午我做木工,下午做大活,做完大活挑水收漆,晚上做手工,合理安排幹活不累。”

阿音說道:“那我上午跟你一起做麻繩麻線,下午去采集,晚上做編織。”

吃過飯,李君閣讓阿音去篩麻子。

阿音其實不知道他要用這些麻子來幹啥,不過二皮交待的總是有道理的,照做就是。

李君閣自己則先去把酸菜泡起來。

打開窯口,李君閣將冷卻後的泡菜壇子拎了出來,打盆水洗刷幹凈後,點燃一小捆稻草扔到壇子裏,快要燒盡的時候將壇子口沒入水下,就聽見壇子將水吸的嗙嗙響。

阿音拍手道:“哈哈,沒問題!好壇子,不過你拿什麽泡?”

李君閣笑道:“苗家酸湯魚裏放啥?”

阿音興奮的拍手:“芋梗!”

先將阿音這段時間采集到的南姜從幹沙子中刨了出來,拿一根小竹片刮洗幹凈。

然後將昨天煮芋頭時剩下的梗撿起來。

經過一天的晾曬,芋梗已經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