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紅吉羅(第2/2頁)

一個工整的立方體四火眼雙煙囪的灶台大體完工了。

取來以前敲打好的石條,送到灶膛裏,搭在球弧上,灶膛就被分隔了上下兩部分空間,上邊大,用來送柴燒火,下面小,用來積碳掏灰。

然後開始封正面修灶門,還是一層層來,把灶門修成拱門形。

弄完一切,李君閣開始拿柴火燒膛,烤幹台面和灶門。

這是阿音也起來了,兩人一起洗漱,之後阿音興匆匆的去取了一條熏魚,放鍋裏蒸了起來。

早飯就是小粥下熏魚,李君閣還拌了一個馬齒莧,對阿音笑道:“越來越有李家溝的味道了。”

阿音挑了一小點熏魚下粥:“這魚可真香!椰蓉和香蒲不比松柏椏差!”

李君閣笑道:“我覺得更有風味,這算是我們的發明吧?”

阿音興致很高,拿起陶碗:“來二皮,走一個!”

李君閣也端起碗來,說道:“你別動!”

小心翼翼的將自己的碗端過去,輕輕在阿音碗上碰了一下,說道:“可得小心,這碗怕是跟李家溝的瓷碗沒得比……”

阿音翻著白眼:“哎呀你可真掃興!”

李君閣笑道:“要是碗碰破了,那才是真掃興!”

阿音:“……”

吃過飯,阿音照樣去淘麻,李君閣拿麻繩系上石頭,掛在竹棚的周圍,讓麻繩垂下來接近地面,這木棚還沒有挖出排水溝呢!

李君閣覺得這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熱帶氣候,十天不下雨,他估摸著快到極限了。

按照麻繩下方石頭的指示,一條邊一條邊的完成,挖出了一圈深深的排水溝,一直通到坡下。

做完這些,又取出已經幹了十來天的竹料,鋸出合適的長段,給竹樓四邊增加支撐,進行加固。

事情做完,又挑來竹葉稀泥,把灶台四周的竹條封在裏面。

繼續燒火烤灶,想了想,李君閣又去石台上做了兩個灶眼盤子。

在灶眼盤上兩兩斜對著戳出四個三公分深的孔,每兩個互通,到時候就可以方便地用帶鉤的木夾將盤子從火眼上提起來。

盤子有五公分厚,錐度和火眼一樣,如果蓋到爐子後方的兩個火眼上,台子後面就會變成一個一平米還掛個邊的平面,用來烘烤東西再合適不過了。

將盤子放石台上烤著,將陶窯撤了火,李君閣拎著魚簍拿著扁擔,去湖邊找阿音。

來到湖邊,李君閣先下水,將魚籠都拎到了岸上。

魚籠裏邊還關著不少的小魚和六七條鯰魚。

將魚籠打開,將小魚全放掉,這些東西,李君閣和阿音都已經看不上了。

將鯰魚分出大小,一斤以下的放掉,其余按斤劃分出等級,分別裝到昨天下午和晚上編出的四個大魚簍裏,將四個大簍子放到水流輕緩的蘆葦叢中,系上麻繩,麻繩的另一頭系在水邊一棵粗壯的竹幹上。

然後將捕魚的魚籠拆掉,免得它滾回湖裏禍禍鯰魚,拍拍手,李君閣對阿音笑道:“你看,李家溝農開公司無人島分公司的水產養殖業,這就算開張了!待會挑一擔淤泥回去,大農業我們也要搞起來。”

阿音笑得都快不行了:“六七條鯰魚就算養殖業,一棵木薯就算農業,那我洗這麽多麻,該不該算紡織業?”

李君閣不服氣:“怎麽就才一棵木薯!還有幾塊姜,兩三個芋仔!作為領導,我們要多元發展齊頭並進!搞農業,不能搞單一作物,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思路決定出路,阿音同志,你這思路有點不太行啊……”

阿音笑得麻把子都掉進了水裏:“對對對,我們二皮從來都是大旗黨,這思路沒毛病,妥妥的……哎喲讓我再笑一會兒……”

兩人就這樣邊調笑著邊幹活,然後李君閣真挑了一挑淤泥,將麻把搭在扁擔兩頭,阿音挑著一挑水,兩人回到了營地。

回到營地,阿音一看灶台:“喲!好漂亮的灶台!”

李君閣很得意,嘴上假謙虛:“哪裏哪裏,燒過後台面可能會出現小裂縫,還要拿泥重抹一遍,還要刷一通稀泥漿,這要不是石灰不夠使,周圍再刷上一層灰漿更好……”

阿音壓根就沒有聽進去,拍著手說道:“這下有了四個火眼,可以將盆子全都用上,一次煮四盆麻了!”

好吧兩人這就是壓根沒在一個頻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