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標準器(第2/2頁)

想到椰漿經過一夜後,面上形成那層奶油,李君閣心裏癢癢的,這東西,搞不好也是幹性油!

不過老祖宗的書裏沒教他用過這方法,篾匠叔也不會蛋疼得桐油不用去實驗椰子油,所以李君閣準備兩手抓,都實驗一下。

將生漆收到漆筒裏,取出沖洗過的木薯片,換上新木薯片,李君閣又挑了一挑子水回到營地。

吃過飯,李君閣讓阿音停止編織活,改在鍋子裏炒麻子。

這下兩個灶都可以利用起來了,從窯裏取出兩個火眼蓋子,將灶台後面的火眼蓋上,一個灶眼上放上茶壺,一個灶眼上放上砂鍋,將麻子用竹鏟翻炒起來。

後面的灶台,那就用來烘烤各種果幹菜幹藥材和剩余的麻子之類。

李君閣在灶台上方的橫梁上搭上幾根竹竿,將熏魚都掛了起來。

然後來到壩子上,拉出特意保存了十多天的老竹料,改出四根柱子,四根橫梁。

這次就講究多了,八根淺棕黃的最大號竹子躺在地上,直徑差不多三十公分,開出的口子兩頭,刷上碳粉樹膠後,都用筆芯粗的麻繩綁出去十五公分,然後再刷上一層。

做完這些,李君閣開始將阿音炒好的麻子,拿去圓石盤上用石頭在圓心小窩上舂細。

舂細,過篩,再舂,再過篩,兩人忙活了一晚上,得到了三斤細細的麻子粉。

……

新的一天到來了,李君閣早上起來熬粥,將昨天阿音采來的芋頭取下芋頭梗,去掉粗糙的部分,剖成條晾曬起來。

還是簡單的清粥熏魚小菜,吃過早飯,李君閣將這幾天存儲的筆芯麻繩取出來,和阿音一起,絞出兩百米筆杆粗的麻繩。

吃過飯阿音照例去洗麻,李君閣開始拿粗麻繩紮門扇,挖礎洞。

有了直尺和繩子,這次李君閣先在地上釘好木釘,再拉繩子,保證新木樓的基腳是一個完美的矩形。

立門扇得兩人,李君閣便將門扇擺在那裏,開始做木工。

今天他要做一樣工具,以後裝配什麽的就方便了。

先將魚膠隔水熬上,將一塊半圓的幹木料鋸成一塊鍵盤大小的方板,翻過來將平的那一面打磨光滑,在一側鋸出一條縫,有大半把小刀那麽深。

然後將小刀卡進去,側面壓上一塊樹棍,拿麻繩紮上,刀背的鋸齒牢牢咬在樹棍上,樹棍的壓力又把刀片牢牢地壓在縫隙裏。

找來一個架子將方板放上去,又用硬木改出一個截面四五公分長度七八公分的木塊。

在木塊橫截面上畫出道斜線,沿著斜線削掉多余的木頭,這樣木塊橫截面就變成了一個矩形上面放著一個梯形的樣子。

將大鉆頭安上,在方板上鉆了一個孔。

然後將小木塊放到刀片旁邊拿左手壓住,取過一根大致圓的竹棍,在木塊和刀刃之間拉動,很快竹棍就被刀刃拉出一些竹刨花來,竹棍直徑開始漸漸變小。

轉動右手的竹棍,它就越變越圓。

然後不斷隨著竹棍的直徑一點點變小,將木塊一點點往刀刃移動。

中途不斷拿竹棍去實驗鉆頭鉆出的孔徑,到竹棍剛好能插入圓孔一丁點的時候,停下操作,拿竹筆沾上墨鬥裏的油墨,畫出小木塊面向刀鋒那邊的位置。

這只是為了以防萬一,李君閣左手還是壓著木方不動,右手那竹筆另一頭的尖頭在木方周圍塗上融化的魚膠。

等魚膠幹透,小木方就被牢牢固定在了方板上。

然後拿鉆頭在小木方上鉆出兩個孔,一直連下面的方板一起鉆通。

拿剛剛刮出來的那根圓竹棍,鋸出高度和小木方加方板厚度差不多的兩段,拿起一個對準圓孔,用木錘輕輕一敲,竹釘直接就進去了一大截。

因為竹釘的直徑和圓孔直徑幾乎相同,這樣就非常省事了。

將兩根一根竹釘都砸進去木方,木方就被牢牢鎖定在了方板上。

李君閣舉起圓竹棍哈哈大笑:“這就是標準的威力!”

為了保護刀刃,李君閣又找來兩塊方木條,量好寬度,剛好能留出一點點刃口,然後將它們粘在方板上面,同樣鉆孔,釘木釘。

接下來方便了,工具做好,李君閣剖出一條八成幹的竹子,剔去外皮和竹節處的格擋,截出一米長的一段,放在方板上拉動。

邊拉邊轉,竹刨花唰唰地從刀刃邊飛出,方竹棍很快就變成了圓竹棍。

等到竹棍底部可以接觸到方板底部的時候,一根直徑等於鉆頭孔徑的正圓竹棍就拉制出來了。

除去多余部位,也還有八九十厘米長。

李君閣拉得過癮,又連續拉出五根一模一樣的圓竹棍來。

感覺自己這個大男人幹這個純粹是浪費時間,李君閣又去錘木薯粉,篩木薯粉,接下來這東西也非常重要。

正錘得起勁,阿音背著背簍回來了,說道:“二皮你幹嘛呢?半天都不到湖邊來,我先背著一背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