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朱羽玄牙

“家裏有婦好這樣戰力爆表的老婆,這武丁得過得多苦逼?怕是天天唱《在那遙遠的地方》吧?”

“《在那遙遠的地方》什麽鬼?”

“呃,一首老歌,裏頭有一句‘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大叔你暴露年齡了,我們都說跪下唱《征服》,簡單粗暴好理解!”

“……”

“你們別逗了,阿音姐戰力也爆表,你們看二皮他苦逼不?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吧?”

“真的也,阿音姐跟婦好有點像啊,文能當村長,武可砸怪蟹!”

“你們可真能歪樓……看溝主開弓是正經!拉開了拉開了……噗……又失敗了……”

“別急別急,溝主在調整手法,好,成功!好,再次成功!咦他怎麽又跑了?”

“我靠太能拖戲了!他又去做了個護臂!”

“你才發現嗎?溝主就是個戲精!不過看他邀請阿音吃西餐那橋段,真給我們工科狗長臉啊……”

“這射的是什麽鬼箭?竹棍食指粗了!能用來打獵嗎?拿著這個射斑鳩,怕是一半的肉都沒了吧……”

“媽蛋這溝主怎麽又跑了?能不能一步到位啊……能不能正經射一次啊?……看得都憋出內傷了……”

“樓上你……流氓!”

……

李君閣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引來這些亂七八糟的議論,他現在正在研究箭只。

箭的長度其實好決定,關鍵在於重心和配重。

李君閣玩弩的人,當然知道這個,巖桑強弩配輕箭,花弩配重箭,那都是瞎胡鬧。

苗娃說過,最好的弩和箭的匹配,箭重得是拉力的七十五分之一左右。

不過自己手上沒稱,只能摸索著來,各種直徑的竹棍都射一遍,看飛行姿態最優美,射擊效果最好的就是。

最後測試出的最合適的箭,直徑跟食指差不多粗,一米多長的圓竹棍,這就差不多有二兩。

再換回拉力,李君閣把自己都嚇了一大跳,老子這弓,拉力一百五十斤?!

老宋在《天工開物》上說過:“凡造弓,視人力強弱為輕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過此則為虎力,亦不數出。”

明代一斤是十六進制,相當於現在的一斤二兩,也就是說,能拉開這把弓,算是挨到了古代虎士弓手標準的下限。

這樣的弓手,在戰場上那是有特權的,書上還提到過,所有弓手,“彀滿之時皆能中的。但戰陣之上洞胸徹劄,功必歸於挽強者。”

相當牛叉。

將表現最好的一支竹箭取回來,這娃沒有慌著改造箭只,反而是摸出了一個陶罐。

裏邊都是一些按標準尺寸截下來的一些小泥丸,相當小,都是先擀出薄泥板,按長寬高都是兩毫米的切開,用手蘸椰油搓成後燒制的。

然後又摸出一個小天枰,開始給竹棍稱重。

稱好後,將泥球用紙包成一個小包,這就是標準箭重。

然後跑去打磨箭頭去了。

這就又倒退會新石器時代去了,燧石的加工很傷腦筋的。

在腿上墊上兩層麻布,那一根圓頭的軟木棒,將一片燧石放在腿上,敲擊燧石片的邊緣,燧石片上會剝落下來一些薄薄的石片,整個石片最後會被敲擊成截面呈菱形的石尖。

翻來覆去敲擊了一下午,李君閣得到了六只石箭頭。

這樣的箭頭明顯是配不上這樣的弓的,於是李君閣就拿圓木棒頂部中心打孔,釘上一根圓頭竹釘,用這個工具將箭頭邊緣銳利的部分一點一點壓掉,得到了六根帶尖的準圓柱體。

這其實是原始人加工石器的兩種方法,擊剝法和壓剝法。

然後拿過砂石來打磨燧石箭頭,在砂石上點幾滴水,磨上幾下,砂石上的漿子就出來了。

然後就利用這些漿子打磨箭頭,漿子快幹的時候,就往上面滴幾滴水,保持漿子呈稀泥漿的狀態。

漿子裏帶有大量的砂石和燧石小顆粒,夾在燧石和磨刀石中間,摩擦中會帶走大量的燧石表層,這就是磨刀的訣竅。

剛開始動作要輕緩,等到將燧石打磨成大致的圓錐型後,才慢慢加力,以免燧石裂開。

這個也是功夫活,整整一天,李君閣也就才得到三個大小一致的子彈型箭頭。

箭頭前段四厘米,是工整的子彈型,最粗的地方與竹棍直徑相符,後端五厘米,是一個尖釘的形狀,沒有打磨,並不工整。

看著手裏三支箭頭,李君閣對著阿音搖頭嘆氣:“該跟石頭叔學兩手的,聽說玉工拿繩子和沙子就能得到規整的玉器……”

阿音對李君閣說道:“你還想把李家溝人的本事都學完?篾匠叔,石頭叔,小石頭,旺財叔,阿沖叔,外公,奶奶,就連涵秋跟許老大也能算裏面,哪一個不是淫浸一輩子在裏面?他們的手藝,可都是時間堆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