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劇本故事

池田老頭和老太太又在李家溝呆了一周,這才戀戀不舍地出發回日本。

臨走的時候別的都沒要,蘑菇幹,筍幹,那是論麻袋!

按照池田老頭的說法,怕制竿協會那幫老家夥認為自己在吹牛,到時候這些禮品一分發,就是證據!

李君閣開著忘年號送他們去夾川,然後又開車送他們去蜀都。

當然這也不是僅僅為了他們,小準的新戲準備提上日程了。

這次是電影,真正的電影,大型古裝片《幹將》!

拍攝地當然還是李家溝,用小準的話說,不把李家溝的拍攝資源敲骨吸髓弄個幹凈,就對不起自己被李君閣刮走的那六個億。

李君閣當然說好,來李家溝,管吃管喝管住,只要到時候照以前一樣折股就行。

小準就擺譜,大爺我現在還差錢?一邊玩兒去!這次就是帶著演員來考察下今後的拍攝環境,讓他們揣摩下和環境怎樣契合,順便和你和四爺爺這倆編劇聊聊天,深入理解一下角色。跟你說全是大腕兒,到時候嚇不死你!

……

幹將是鑄劍工藝大師,和李家溝非遺傳承人那份心態,那種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的貼合的,因此讓演員們來考察下工藝大師們創作作品時的神態舉止,對演好電影大有裨益。

這劇本是小準受《五溪河上的制竿師》啟發,而想要拍攝的題材,當時兩窮鬼在五溪河邊釣魚吹牛,說以後等老子有錢了要怎樣怎樣的時候就討論過,好幾次爭得幾乎都要打起來。

按小準的說法,要尊重史實,就按照書上說的來擴充劇本。

然後李君閣就笑了,哪本書?這特麽本來就是民間傳說,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記載,誰當歷史看誰傻蛋。

夫妻倆是吳國人,這個算是比較統一,然後不同的書裏故事情節就分了好多版本。

《搜神記》算是最完備,說是為楚王造劍,最後刺殺的楚王;

《烈士傳》裏邊說他們是為晉君造劍,最後刺殺的是晉君;

《孝子傳》裏邊也說刺殺的是晉君,但是關於幹將的兒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間尺,眉間赤,赤鼻還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幾百字的記錄中一會東一會西;

《吳越春秋》中,說兩口子給吳王闔閭鑄劍,鑄劍不成莫邪跳爐子,然後成了兩柄,幹將匿其雄而獻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爐子了,那後來告訴赤比事件真相的媽又是哪裏冒出來的?

然後同時期的歷史中壓根沒有楚王晉君被刺殺的記錄,反而是在吳國有一個專諸刺王僚,用的那卻是魚腸劍。

然後小準就感覺智商不夠用了,又想簡單了,二皮那你說該怎麽弄?

李君閣說這反而還好了,我們只要將故事情節編排得合理就成,每個分支都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形成說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觀眾就看得進去,算了你就不是會講故事的人,這事情交給我來。

然後李君閣精心編排了故事情節,最後將故事背景定在了吳國。

首先將季劄掛劍的典故必須用上,安排他和幹將的師傅歐冶子來一段對話作為故事開篇。

若耶溪畔,季禮來取歐冶子為他鑄造的寶劍準備出使,正和歐冶子論劍談笑,台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著煉銅,正是少年時的幹將和莫邪。

季劄是賢人,也是奇人,按理說該他做吳王,可他上頭有三個哥哥,於是他堅決不幹。

三個哥哥先後做了吳王,為了讓弟弟繼位,幹脆出去先後戰死,可這樣輪到他這裏了,他還是辭讓王位不受,現在跑去外國出使躲避,結果三哥馀昧死後,就被馀昧的兒子姬僚上位了。

這下大哥的兒子姬光就不服氣了,四叔繼位沒話說,你姬僚上位算什麽事?

姬僚也很忌憚這個大堂哥,於是時常派姬光外出征戰,然後又處處制約他想讓他死在外頭。

這裏還可以穿插一個離奇的典故,吳王僚九年時發生的一場幾張桑葉引發的吳楚大戰,此戰就是由姬光帶領著吳軍,擊敗楚國,奪取了居巢和鐘離兩座城池。

這裏又可以穿插內容了,電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國王室女子瑤姬貴主,被作為吳楚講和的禮物,嫁給了姬光。

之後就是刺王橋段了,伍子胥奔吳,饑寒交迫之下被專諸和幹將所救。

被救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伍子胥昏倒路邊奄奄一息的時候,手裏還握著他的寶劍,幹將見此劍不凡,才起了救人之心。

專諸和幹將是好朋友,一個是大胖廚子,一個是銅匠。

獲救後的伍子胥談吐不凡,折節下交,獲得了兩人尊敬,將他引為知己。

之後伍子胥入吳都,挑唆姬僚派姬光伐楚。

姬僚不願自己掌握的軍隊再受損失,於是點破了伍子胥伐楚之義只在公報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