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朱鹮

日本人有嚴重的朱鹮情節。

因為這鳥的的拉丁學名叫做“Nipponia nippon”,直譯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就跟英語裏瓷器和中國,秦的關系差不多,足以看出它與日本的淵源。

在十九世紀,依照發現地命名是當時的國際慣例,當時中國尚處於閉關鎖國階段,而作為東方的鳥類,朱鹮首先在日本被西方人納入視野,才有了這個拉丁學名。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日本書紀》中有這樣的文字:“將綏靖天皇葬於倭國桃花鳥田丘上陵……”

“將垂仁天皇葬於身狹桃花鳥坡……”

“將宣化天皇葬於大倭國桃花鳥坡上陵……”。

“桃花鳥”就是朱鹮在日本的別稱,三個日本天皇都葬於以朱鹮命名的墓地中,這些皇家陵園就是朱鹮的棲息地。

朱鹮的羽毛則被做成各種日本武器或儀式用具,比如朱鹮箭羽,是當時日本貴族的愛物。

日本天皇加冕時要也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為飾品。

此外,在供奉日本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二十年要舉行的一次遷宮儀典中,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給鎮宮中之寶“須我流橫刀”的刀柄上,纏綁兩枚羽根粗壯,長度五寸以上,寬度一寸一分以上的色澤鮮明左右對稱的朱鹮羽毛。

然而,這家夥很不給日本人面子,盡管日本采取了不遺余力的保護措施,朱鹮的數量和分布狀況還是迅速惡化。

日本人對拯救朱鹮幾乎絕望了,最後被迫將野外僅存的二十多只朱鹮抓進籠子裏實施“緊急搶救”。

然而並不成功,野生朱鹮不能適應人工環境,一只接一只的相繼死去。

日本人著急壞了,從六幾年開始就有政治家通過私人關系寫信給中科院,希望中國關注野生朱鹮的情況,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本環境廳立刻向中國國務院環境委員會正式提出在中國尋找野生朱鹮的請求。

然而當時中國林業部、中科院給國務院的答復是:從六四年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任何朱鹮的消息了。

日本人不死心,在他們的一再督促下,七八年,受國務院委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受命組成專家考察組,正式拉開了在中國境內尋覓野生朱鹮的序幕。

中國這一找就是三年,無果。

就在大家都認為野生朱鹮已經滅絕的時候,八一年五月,中國科學院的鳥類學家終於在陜州省姚家溝發現了七只野生朱鹮!

這個消息讓兩國都興奮不已。當年就達成協議,成立保護站。

日本環境廳、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日本鳥類保護聯盟等組織通過合作方式向陜州捐贈從望遠鏡到孵化器等保護設備和資金,幫助陜州省修建朱鹮飼養救護中心,修建朱鹮食物養殖設施,極大地緩解了朱鹮保護經費不足和設備短缺的局面。

經過十七年的辛勤繁育,中國朱鹮種群得到了一定的擴大。在九八年的時候,中國政府贈送了日本一對朱鹮,之後日本每年都向我國提供朱鹮保護政府合作經費。

就如同熊貓外交一樣,在日本提到朱鹮,一般都是外交事件。

時間轉眼到了二零零四年,日本國內人工飼養的最後一只朱鹮——二十七歲的“老太太”阿金,最終死去,自此,日本血統的朱鹮全部滅絕。

由中國先後贈送的幾只朱鹮,卻在日本呈現出勃勃生機,發展到了近百只。

而在中國,則由七只發展到了兩千多只,其中野外種群一千多只。

雖然兩國共同努力,將朱鹮從滅絕死亡線上活活又拉了回來,不過情況並不容樂觀。

七只朱鹮繁育出來的後代,存在基因缺陷,孵化率並不高,每一百枚卵中,只能孵化出十多只雛鳥。

……

朱鹮終於到了,唯唯和苗娃組織人手,將朱鹮送往山腳梯田那裏進行初級馴化。

李君閣對朱鹮並不是太感冒,主要是這鳥在他眼裏並不好看。

中等體型,有一個白鷺的身體,偏偏腿短,然後還長了一個不討喜的腦袋。

頭頸部的羽毛是向後伸長下垂的冠羽,整個臉部,包括額部、眼周、眼瞼和下嘴基部全部裸露無毛,露出鮮紅的皮膚,就像一個民國初年剪掉白辮子後披頭散發外加喝得滿臉通紅的遺老,要多頹廢有多頹廢。

再加上一個長長的黑色彎嘴,那就是這遺老還叼著一個前細後粗的古怪旱煙杆,要沒有那一身白毛裝逼,可以說完全沒法看,連自家白鯢都不如。

不過等到十只朱鹮從籠子裏放出來,鳴叫一聲打開翅膀起飛的時候,李君閣就知道為啥日本人喜歡這鳥了。

這東西一飛起來,翅下和尾下的羽毛頓時展現在大家眼裏,是一種非常漂亮讓人眼前一亮心情舒暢的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