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口福(第2/2頁)

李君閣哭笑不得:“柳外星三五。繡簾前、娟娟月樣,似人眉嫵……”

蟈蟈綱打起拍子,唱起了曲兒:“柳外星三五。繡簾前、娟娟月樣,似人眉嫵。十斛明珠連乾馬,才可輕盈換與。似解唱、微雲詞句……”

老於接口唱道:“……一點靈犀芳心透,是維摩、側畔拈花女。微笑處,散花雨……”

蟈蟈綱搖頭晃腦地接口道:“……鶯年燕月休輕負。剪芳蘭、玲瓏結佩,小紅辛苦。漫說藏春須金屋,留伴焦琴玉麈……”

老於接著唱到“……問賀監、乞湖歸否。回首霞西波如鏡,定何時,同聽春江櫓。團扇曲,為伊度——”

眾人齊聲叫好,李昆吾莫名其妙:“啥意思?”

蟈蟈綱笑道:“這才對嘍——這曲牌叫《賀新郎》,這首詞是清代賀增祥寫給師伯為他賀婚的,這是小兒女想嫁人的心態。”

“灑灑做那玲瓏結子,那才是鶯年燕月休輕負,是一點靈犀芳心透!這玩意兒還要霸氣,那可不成老媽媽大缸子腌醬菜了!”

一群人不由得笑得東倒西歪。

劉程先捧著一道大菜出來:“哎喲,怎麽在外頭還聽裏邊唱上了?來來來過來嘗菜,這戲法變得,可算是開了眼了!”

余再男也端了一個冷盤出來:“沒偷吃啊,都按著個數來的,這鵝蛋金剛下樹才沒幾天吧?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金老問道:“三娃呢?”

劉程先說道:“三娃說金玉雙吉考火候,等大家品完這道水陸清揚他再做。”

老於也是個饕餮:“這湯色,有幾分開水白菜的意思了啊……”

老郭看著兩道菜卻有些傻眼:“這是川菜?”

金老得意地笑道:“我川菜不辣的也多,都嘗嘗吧。”

眾人一嘗,都是贊不絕口,董團長說道:“這三娃還留了一手啊,他在久長居做的鑲碗可沒這個味道。”

劉程先說道:“這個倒真不是他留了一手,而是這一盆普通遊客消費不起。”

“傳統的普通鑲碗,底下雜菜就是木耳,黃花,芋頭,上邊是酥肉,雞肉,蛋皮肉卷片。”

“三娃的這盆,雜菜改用的是竹耳,黃花;雞樅,松茸各色時菇;上邊酥肉是獅子頭跑山豬;,雞肉改用的是小雞烏雞胸脯肉做的雞淖片;肉卷那可就金貴了,是吉羅魚肉餡填制,吉羅魚皮做外卷。這一盆子光本錢就是好幾千,要我店裏的成本和出菜價比例來算的話,嗯,賣出去兩萬出頭……”

老郭都嚇到了,問道:“老於你是老吃貨,吃過這麽貴的菜沒有?”

老於說道:“別說吃啊,我見都沒見過,不是說川菜都善用邊角廢料成菜嗎?這菜的材料不比粵菜中的高級貨色差了啊……”

劉程先說道:“是啊,以往我川菜系吃虧就吃虧在這上頭了,花白鰱對東星斑,毛肚對瑤柱,粉絲對魚翅,魔芋對鮑魚,也找不地方說理去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這還的確有點流民跟禦林軍作戰的感覺。

金老說道:“都嘗好了吧?那再吃點,然後用白開水漱漱口,程先,讓三娃準備金玉雙吉吧。”

沒一會菜上來了,金黃色的蒸蛋上鋪著雪白的吉羅魚片,淋了些明油,既美輪美奐,又鮮香撲鼻。

蟈蟈綱嘗了一口魚片:“這回確定了,這什麽……吉羅魚,怎麽有一股水果的香味?”

李君閣說道:“這就是這魚的特色,我們前年從泰國引進的種魚,今年是養殖的第二年,這魚在美食界有個名號叫‘淡水之皇’,剛剛的魚卷裏邊加了五花肉,味道淡一些,現在您吃的就是這魚的原味。”

蟈蟈綱搖頭道:“不容易,到現在都還沒被吃絕,可太不容易了……”

這時三娃過來了:“大家嘗過了?怎麽樣?”

司星準說道:“太好吃了!三娃你的手藝比三年前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劉程先笑道:“年輕人們都是好樣的啊,小準你想想自己三年前的樣子……”

司星準趕緊擺手:“說菜,劉大哥我們現在只說菜……”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金老說道:“說菜的話,的確不錯,就一個問題。”

說完指著蒸蛋,有指著鑲碗:“這兩道菜裏的高湯怎麽來的?跟三高的湯一個味道,就是三高本人到這裏來,這麽短時間裏也弄不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