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春秋筆法(第2/2頁)

“在他們的大力幫扶下,我們開始蹣跚學步,開始摸索探究長江中上遊水生物種資源。”

“我們一起成立了長江水產研究所李家溝研究中心,兩個多家企事業單位國內外大學成立了環境保護基金會,完成了江豚遷地保護繁殖,繁育出多種珍稀魚類。”

“也是在他們的指導下,集團才得以成立完善的科研體系,生產體系,監測體系。在以孟所長為首的研究所同志們的幫助下,完成了五溪河流域水產資源有史以來第一次大摸底大調查。”

“在摸底調查過程中,我們選擇性的選取了本地特有的原生物種——兩種銅魚和斑鱉,進行了嘗試性人工孵化繁育。結果如大家所見,非常成功。”

“之所以到今天才將這幾項研究成果拿出來,是因為孟所長告訴過我們,科學研究是嚴謹細致而長期的工作,在階段性成果出來之前,是完全有可能招致全面失敗的。”

“今天我們已經成功地繁育出兩種銅魚和斑鱉的第一代親本。接下來將會以一代親本為基礎,記錄基因圖譜,著手繁育第二代,第三代。這標示著我們三方合作的一階段戰略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今天我們可以正式地告訴孟所長,他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沒有白費,我們李家溝人,交出了自己這份答卷!可以讓他這位老師,給學生們打打分了。”

孟所長心裏樂得都要冒泡了,二皮這狗日的說的每句話都是真的,可……可在斑鱉這事情上,真實情況壓根不是這樣的好不好?

現在聽起來,倒好像是長江水產研究所從頭到尾都參與到了斑鱉的發現繁殖過程當中似的!

這朵大紅花可了不得,這是和發現霸王猇同等重要的功勞!

胸有驚雷面若平湖,孟所長笑眯眯地接過話頭:“如果滿分是一百分的話,同志們,這份答卷我該給多少分啊?”

下面的記者們已經激動得不行了,高喊道:“一百分!”“滿分!”

孟所長把手一擺:“不!這份答卷,我只能給九十九!”

“留下那一分,是害怕李家溝人驕傲!”

記者們都哄笑起來。

孟所長也笑了:“留下這一分,是因為我相信,李家溝的鄉親們,會在產學研緊密聯系的實踐當中,做得遠比現在更好!”

“是因為我相信,在以後的生產科研工作中,李家溝的鄉親們,會做出更加醒目的成績!”

“是因為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李家溝的鄉親們,會繼續保持和發揚這份榮譽!”

“我對他們的信心,甚至比他們自己對自己的信心,還要充分!”

掌聲一浪高過一浪,就如同即將接踵而來的榮譽。

……

記者會後,孟所長拉著李君閣的手:“呵呵……叫我該說什麽好?皮娃啊皮娃,這份情我們研究所就厚著臉皮愧領了。”

李君閣笑道:“這東西我們拿著沒用,有個發現者的名頭就夠了。再說這也是事實,我們的甲魚繁殖技術,可不就是從研究所照抄的嘛!”

孟所長直搖頭:“不是一回事,這怎麽能是一回事……”

李君閣笑道:“怎麽不是一回事?別忘了我們水產研究中心本身就還掛著你們長江水產研究所旗下研究站的名頭。”

“您老可要記著所裏還有李家溝這塊飛地,今後每年將最新研究資料和成果給在李家溝研究中心備個份就好。”

“數據資料的多技術存儲和異地保護,這方法還是老伯教我的,本身也是很總要的喲……”

孟所長哈哈大笑:“就知道你要來這套!給個甜頭再要回點好處,老伎倆了!”

李君閣笑道:“互通有無嘛,我這裏立馬就將斑鱉的資料給你們,接下來恐怕還得你們繼續指導才行,對了這東西到底能長多大?”

孟所長說道:“從早期人類遺跡中獲得的樣本來看,斑鱉是最大的陸生鱉類,個體背殼能長到一米的直徑,重量超過一百公斤!”

李君閣已經偷偷地打起了空間的主意,笑眯眯地說道:“那以後我多去獨水溪走走,說不定裏邊就有這麽大的。”

……

斑鱉野生種群的重新發現和人工繁育的成功,全國人民都喜大普奔。

唯一不太高興的,滿世界可能就兩個人:煥邦叔,東方叔。

盼了半年多,好不容易都到嘴邊的團魚,它怎麽就飛了呢?

孟所長還沒有離開李家溝,這倆就找上門來抱怨來了。

孟所長從保持物種多樣性對環境是多麽的重要,到國家珍稀動物保護政策,再到人於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思想,掰開了揉碎了講了又講,煥邦叔和東方叔還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